笔记前自己说的话——我把读书比做啃甘蔗
现在发现,以前读书,读的时候很热闹,读完后就会随着时间推移忘掉一切,没有一点回忆的线索。这就是不做笔记不思考的结果吧。
之前我的确没有做过读书笔记,为何?觉得一边读一边记,影响读书效率,本来同样时间可以读两本,做记录后只能一本,甚至一本也读不完。现在回过头来看,发现越是为了快反而会慢,因为当初不做记录是为了多读几本书,可结果呢?几年过去了,痕迹没留几个,而且读书的量也是少的可怜。
这又是一种什么样的状态呢?为何没读书时,总憧憬着自己会读很多书。为何开始读的时候,又感觉读的慢,几天过去了,一半都没读完。接着自己就发慌,看着时间一天天过书却没有翻几页。于是开始强迫自己快速阅览,争取单位时间看更多的书。在这样的心态下,读书加快了,一本又一本。可放下书问下自己学到了啥,却满脑混乱说不清楚。然后又埋怨自己为啥不用心读,为啥乱翻书,囫囵吞枣。最后发现,时间花了不少,却没有任何收获,而且打击了读书的积极性,烦躁无奈,又悔恨没有把握好时间,白白浪费了生命。后来工作一忙,读书就放下了。
等到下次心血来潮再次拿起书时,又会上演上述的历程,简直就是个死循环,一年两年,时间一晃十几年过去了。原本的雄心壮志,到时间交卷时才发现,全是一场梦,时间到了,梦醒了,白卷一张,惊呆凌乱,不知所措。
于是我开始重视这个问题,不能再任由如此发展下去了,我要改变。于是开始思考读书这个事。
既然越想快反而慢,越想多反而少,那就顺应天理,尊重客观,加踏实地,做好当下,减少奢望,逐渐积累。希望可以打破这个多年的怪圈死循环。
我开始要求自己,既然读了这本书,就想想书里到底说了啥,自己到底学了啥,哪些对自己有用,如何在实践中应用,如何拿来作为构建自己知识体系的砖块。
我把这种阅读方法,称为啃甘蔗。这本好书就是甘蔗,读书就是咀嚼,我要把甘蔗充分咀嚼,尽可能的榨取甜汁,让甘甜滋润自己的心田。
下面是这本《写作是最好的投资》第三篇读书笔记,跟大家分享。
写作关键词:死磕,敢拼,专注,野心,好奇心。
1,死磕
坚持不断输出。在写这件事上,写的人多而坚持的人少,90%都被挡在这个坚持写的关口。坚持下来,和你竞争的会越来越少,你也越来越值得尊敬。
怎么坚持呢?走好每一步,每天多少写一些,写着写着,量就来了,有量了,写作心得和习惯也就来了。在这个过程中,自己肯定会遇到这样那样的是阻碍写,这个时候决不能退缩,不能拿那些写作之外的事当借口,停止写,必须和自己死磕,要求自己必须继续。否则就会前功尽弃,让自己回到那90%的人群。
2,敢拼
不惧怕被嘲笑,被误解,要有自己的坚定的立场和鲜明到观点。不用迎合别人,而是让别人通过你对人,事,物有另一个视角和认知,不仅能愿意跟人分享,还要让人接受你的分享。
一位著名作家说过:平淡无奇,息事宁人的作家只会让人厌倦,我们需要敢于发表自己观点,了无羁绊灵魂,需要能洞悉人生,语惊四座,让满堂生辉的艺术家。
死磕和敢拼结合,构成了信息沉淀和传播的两大要素。死磕是保持输出,积累量;敢拼是提高文章价值,增加传播性。
3,专注
专注代表毅力。牛人相比普通人不在于很有兴趣,而在于更有毅力。这个过程很难,让自己很不舒服,就是自己再跟自己过意不去,自己在很自己较真(别老想着征服世界,先战胜自己吧!)。你真想做一件事,就要全身心投入,过早退出是一切失败的根源。
4,野心
写不下去的时候就告诉自己:“不行呀,你是有梦想的人”。然后再坚持,抗过去,就成了。
我呢,虽然小民一个,但也有梦想。
关于写作这件事,我的梦想是能够将自己以前的见闻写成专辑,用来纪念失去的青春,并且通过我的描述,让大家领悟到岁月匆匆,社会发展,环境变化,以及逐渐失去的风俗文化。
我的梦想是,通过我对自己所在城市的了解,实地探访,史料查阅,透过城市遗留的痕迹追寻曾经的存在,用逝去的回忆唤醒城市的沉睡已久的灵魂。
有人说我在吹牛,就凭我现在的写作水平,就请凭我现在的知识储备,就凭我现在的思考感悟,就凭我现在的胆识勇气,怎么看能,天方夜谭而已。是呀,在次不做辩解,因为这个梦想短时间肯定不能完成的,但不是说,人要有点梦想吗,既然有,我就大大方方记录再在此,以铭吾志。
5,好奇心
好奇心,让你探索内心,观察世界,留神生活细节。好文都来自于对生活的感悟、认知、困惑、质疑。好奇心帮助建立源源不断的素材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