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途而废:形容做事有始无终,不能坚持到底。
作为半途而废的经典故事,已经流传了几百年。
战国时期,有一个叫乐羊子的人,离开家到很远的地方去拜师学艺。一天,他的妻子正在家里织布,乐羊子突然回来了。他的妻子觉得奇怪,便问:你这么快就学完了?乐羊子说:没有,我在外面想家了,所以回来看看。他的妻子听了以后,拿起剪刀把一块已经织好的布剪成两段,然后对他说:这布是我辛辛苦苦、一点一点织出来的,现在我把它剪断了,就等于以前的时间和辛苦都白费了。你拜师求学,和我纺线织布是一样的!
相似的场景,你我都应该经历过不止一次,或许正在读文章的你、有可能正在开始一场半途而废,正在经历一场半途而废,正在结束一场半途而废。
每至年末岁尾,我们都会制定下一年的新年计划:新的一年、我要更努力的学习专业知识,让职业发展更进一步台阶,我要坚持学习英语,争取为职业发展添砖加瓦,我要坚持锻炼身体,不在那小小的感冒就将我击倒,我要坚持早起,我要坚持每天都吃早餐,我要坚持每个月读一本书,我要坚持戒烟、戒酒…………相信每个人都有很多个“我要……”。
但时光匆匆流逝,年末岁尾又至,回头看看去年制定的计划,有几项已经开始了?有几项正在进行?有几项已经完成?……回看我今年的计划,有80%从未真正开始过,买了书,买了课程,健身房办了卡……书,只有拆快递的时候看了扉页,为课程准备的笔记本也只是写了名字,健身房的卡用过几次就送给朋友了,朋友说他弄丢了,还忘了去补办……剩下的20%、虽然开始行动,但持续一个月以上的项目几乎没有。
为什么我们煞费苦心,信誓旦旦的制定的计划,没有行动,没有完成?
是什么阻碍了我们的计划的开始?是没有想明白改变的重大意义吗?不是,是计划本身有问题吗?不是。是环境不允许、条件不允许吗?也不是。
那是什么阻碍了改变?
是我们不了解我们的大脑。
是我们拥有的错误的思维方式。
是我们的方法不够得当。
是我们没有耐心。
大脑的工作原理
我们每个人的大脑,都是有两个自我构成的,感性的自我和理性的自我。
理性的自我会在你岁末将至,焦虑、压力、比较、刺激到来时,跳出来说“我要改变、我要做到怎样怎样”。信誓旦旦的制定一个又一个的计划。
但感性的自我同样在焦虑,压力,刺激到来是,有所反应。如果这是两个自我发生矛盾,感性的自我就会产生不一样的方向。“活那么累干嘛?大家都是这样……”就会停止提供动力!
对于改变:理性提供方向
感性提供动力
人的两用思维方式:创造型思维/解决 问题型思维。
创造型思维
这种思维模式中,我们想要追求一个目标,首先想到的是我们的目标是什么,再去看现实中有没有什么可以利用的资源,加以利用……并且在具体行动的过程中,会产生要实现的分支目标,继续沿用这种思维,往复循环,就等于我们实现了一个又一个的分支目标,最后实现总目标。
解决问题型思维
这种思维模式中,我们首先会看现实中拥有的资源,再去确立目标,这是目标的确立,本身就有很多其他的成分存在,这个目标不是自己百分之笃定的追求,而是来自焦虑,压力、比较,……如果这些因素一旦减弱,这个目标实现的动力就会越来越弱,智,直至消失。动力消失的时候就是我们放弃的时候。
学到的方法
任何目标的实现都不能只盯着目标本身看,因为解决问题的方法肯定不在目标上。
有些非常好的方法可以借鉴。
为目标的实现赋予很多层重大的意义
为目标的没实现赋予很多重大的负面意义
向我们的榜样看齐,多维度的去链接他们,主动接受他们的熏陶
耐心比什么都重要
对于一个具体的目标,我们可以耐心的把它拆分成很多个小目标。
耐心的专注当下。
耐心的去实现,一个个小目标。
耐心的等待所有小目标的实现。
耐心的成长。
耐心的生活。
………………
目标总会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