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摊上嘴毒,还总是打压你,泼你冷水的发小,还能维持近30年的友情,很不容易。
让我想起原壤的故事。
原壤是孔子的发小,大概是从小就不喜欢读书、学习,一直比较粗鄙,不成体统。可孔子始终和他保持友谊。
原壤的母亲去世了,孔子过去帮忙。原壤突然感叹,哎呀,好久没唱歌了。于是爬到棺材上唱起歌来:狸首之斑然,执女手之卷然。
孔子也没有上前阻止。因为原壤是什么样的人,孔子太了解了,所以也不觉得奇怪。
孔子虽然“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可他也珍惜老朋友,并不以自己的礼仪道德标准来要求发小。
你知道发小嘴毒的特点,就没必要和她分享你进步的消息,她也不会鼓励和支持嘛。
2
那怎么与朋友相处呢?
孔夫子说:“朋友切切偲偲。”
朋友之间相互切磋,相互告诫,相互责善。
儒家的朋友讲究的是能相互批评、共同进步的诤友益友,这也是朋友的核心价值。
看到朋友的问题,坦诚直接的告诉他,希望他能改正问题,变得更好。如果他对于善意的批评不能接受,那就只能是玩伴,不是共同进步的好朋友了。因为好朋友是性情、追求相近,真心希望对方能持续成长进步,变得越来越好。
曾国藩也说过,唯有读书和交友,是学习进步之道。
另外和朋友相处要“久而敬之。”
不管相处多长时间,感觉双方多么熟悉,也不要随便乱开玩笑,甚至贬低对方,而是始终对他保持尊敬。
君子之交淡如水,不黏黏糊糊总是啰哩吧嗦,而是点到为止,这样才能维持长久的朋友关系。
3
“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你想要有所作为,也要让别人有所作为;你想发达,也要让别人发达。
我们希望得到别人无条件的爱、支持和鼓励,那我们就先从自身开始,抑制本能的批判和否定,多多给予别人支持和鼓励。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你不喜欢发小的打压和泼冷水,也不喜欢她待人呼之即来挥之即去的那种态度,那就引以为戒,看自身有没有类似的毛病,加以改正。
他人是一面镜子,和他相处的时候,取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这样进步更快。
当你有这样的观念之后,几乎就不会再抱怨他人了,因为不管怎样,你都能从别人身上学习到东西。
你对于他人的态度,也就只有喜欢和暂时没有喜欢上两种区别而已。
不喜欢发小嘴巴特别毒的说你,那就坦诚直接的表达你的感受和需要,这样有可能帮助发小改变她的毛病,同时你自己也会舒心很多。
希望给你一点帮助和安慰,
祝开心。
20221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