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底,当我被确定为我县首届名师时,说实在话,虽然感觉只是一个虚名,也只是一个称号,也可能名不副实,但内心着实还是很有分量的。理由有三:一、名师在我心目中有着神圣的地位,因为我心目中的名师一定是懂得教育的能为学生长远发展不懈努力的教师,一定是教学理论比较扎实教育理念先进教学基本功扎实能够灵活自如驾驭课堂的教师,也一定是具有总结反思能力和科研能力的教师,能和学生融洽相处解决学生基本心理问题的老师。名师具有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与时俱进,求真务实,开拓创新,不断刷新自己的教师。二、名师是一束光,不仅自己能发光,还要照亮学生和身边的人。三、名师一定是一个懂生活、会生活、爱生活的人。在他的世界里,不仅有学生,更有柴米油盐酱醋茶,有属于正常人的七情六欲。
正因为如此,我对自己默默的立下规定,要以一名新时代名师的要求严格要求自己,时刻以党员的带头模范作用提醒自己走在前头,多吃苦,多担待,多付出。被我的同事戏称为我校第二个“爱校如家”的人(这个爱校如家的含义就是呆在学校的时间最长,经常在学校处理一些事情)。同年,县教育体育局批示让我们首届名师名校长要建立自己的工作室。记得当时下拨资金叁仟,壹仟元用于奖励工作室主持人,贰仟元用于工作室经费。量体裁衣,我积极行动,在我校和另外两所兄弟校招募选拔了9名工作室成员,建立了工作室制度,制定了工作室的三年规划、工作计划、个人三年规划,签订了师德师风责任书,公布了考核评价办法。工作室工作从此拉开了序幕。
工作室的工作有示范课、观摩交流课、送教下乡课,有交流研讨、专题讲座、读书分享,有磨课研课,有共同的科研课题等工作,但由于自己能力所限,示范课讲的少,观摩交流课参与听课评课有一些,开展最扎实的要数线上专题讲座、话题研讨、读书分享和课题研究,因为在我们所建立的微信工作群和qq群里,我们也借助互联网强大的方便快捷功能,可以比较自由灵活的安排时间,扎实开展卓有成效的活动。
2019年,我们在线上和线下共开展活动15次之多,而且这些活动确实改变了我们成员教师的一些观念,提高了一些认知,但是随着我工作的繁忙,工作室给大家带来的实际“福利”不多,再加之大家都是一线班主任教师,大家参与活动的热情越来越低。
即使这样,我们工作室紧密与学校总体教研活动相结合,借力学校教师培训与交流,我们工作室出外培训的教师近三年达10人次之多,参与讲示范课、公开课达12节之多,工作室结题一个市级课题并获市级一等奖。成员教师自己做市、县级课题4个,均已结题,并全部获奖。
因为上级教育主管部门对工作室的激励机制没有跟上,既没有后续资金的支持,也没有荣誉表彰的激励,工作室成员的积极性也就日趋削弱。
作为工作室主持人,我所能做的就是尽可能多的给他们提供教育教学工作的疑难问题的指导,通过工作室微信公众号对他们的教育随笔、教育故事、案例及优秀教学设计等进行刊载发表。
三年来,我们工作室共发表主持人和成员作品达80余篇,在shhh网络名师工作室发表作品达30余篇。工作室主持人三年来共撰写教育随笔达150余篇,其中在民间组织的由全国十佳班主任贺华义老师发起的“全国班级联动群”进行过3次讲座。
回顾过去的三年,虽然没有赢得什么荣誉,没有获得什么物质奖励,也没给工作室成员带来什么获奖证书或荣誉,但我还是要郑重的的说:一个真正热爱教育的人,一个本着学习心态加入工作室的人,只要能从大家相扶相携、相互激励的氛围中,从不断正能量的信息传递中,获得对教育生活的新认识新理解,也算是一种收获!令人高兴的是,目前,工作室成员有一名已经成长为区级骨干教师,两名成为县第二届名师,五名已经是县级骨干教师。他们的班级管理理念、策略正在影响和带动着周围的班级,他们的教育晕轮正在辐射着孩子们的心田。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他们一定会成为我校教师中的“明师”。祝福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