愿你成为追风筝的人

     我曾无数次地听人谈起过这部作品,谈论者或深沉严肃,感怀着它对生命的爱意与恐惧、对人性的背叛与救赎;或意犹未尽地谈论着故事在阿米尔追风筝中便缓缓结束,勾勒出生命圆满循环的结局。这次,终于轮到我来谈谈《追风筝的人》。

       合上书的那一刻,我仿佛觉得自己就坐在阿米尔家中的炉火旁,坐在他和哈桑常去的山坡上,听他娓娓道来他的人生。听他谈起年少时胆怯懦弱的阿米尔、忠诚勇敢的哈桑,说着万众瞩目的风筝比赛,不停向前奔跑着追风筝的人。

        喝过同样乳汁的人就是兄弟,这种亲情连时间也无法拆散。从哈桑第一次呼喊“阿米尔”的名字开始,他们两个就注定被命运捆绑在一起。如同一株向日葵,一面永远追随光明、一面身处无尽黑暗,却仍然用尽全力从黑夜中挣脱出来,奔向属于它的阳光。我始终在想,是什么样的力量支撑着哈桑说出那句:“为你,千千万万遍”。纵使知道阿米尔在看到自己被阿塞夫施暴却选择了懦弱离开,继而被阿米尔陷害偷钱,多年后他仍然称阿米尔“我最好的朋友”。

      我也会想,倘若当时阿米尔没有因为想要获得父亲的肯定而参加风筝比赛,又或者阿米尔勇敢地冲出去保护阿塞夫口中下贱、卑微的“哈扎拉人”,哈桑和他的命运会不会有所不同。我不知道,世界上没有后悔药,更不会有什么所谓的如果。如同无法预料自己的未来那般,我无法操控他们的命运,但是作为一个旁观者,我深知阿米尔的人生在那一天、那一秒便发生了重大的变化。蓝色风筝从哈桑的手中坠落,鲜红的血渍与白茫茫的雪地相互映衬,哈桑和阿米尔本就脆弱的关系被命运的锯齿无情吞噬、咀嚼得七零八散,随同雪花一同逝去,带不走了只有一道厚壁障与无尽的愧恨。错过了这一次,他将用剩余的人生去追逐、去弥补。

      正如拉辛汗在信中所言:“阿米尔的父亲是一个被拉扯成两半的人”。一面是性格像极了他,却永远不能让他公开给予父爱的哈桑;一面是软弱、在感情和道德上摇摆不定,但是为社会所接受的阿米尔。他只能通过善行来自我救赎,他建造恤孤院、施舍街头穷人、帮助有需要的朋友,他不相信真主,但一直走在向善的路上。在小说的最后,阿米尔同样走上了拉辛汗给他指的“通向好人的路”。他拼尽全力救出被打扮得几许妖艳,如同多年前的哈桑一样,被阿塞夫凌辱的索拉博——他的侄子,最终把他带回了美国。哈桑死了,但是历史总是惊人地相似,阿米尔无法偿还给哈桑的,全部都弥补给了他的儿子。为他追逐着天空中的风筝,为他,千千万万遍。

       人们说,陈年往事可以被埋葬,但是时间会证明,往事会自行爬上来。也许我们曾经如阿米尔那般,在生命的大树上砍下了一个丑陋的缺口。但是只要你卸下担子、担起责任,总能填补生命中遗失的美好。去追逐吧,你的风筝肯定就在某个角落等着你。

       我们都是追风筝的人。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那儿有再次成为好人的路。 这一次不再局限于剧本浅析,因为《追风筝的人》不仅仅是剧本、小说和电影,还是一个非常沉重的...
    Andy胡良云阅读 8,680评论 0 5
  • 前几天重翻此书,又有不少收获,遂旧文重改,增添了我对此书的结构分析与对主题的看法。全文较长,希望被《追风筝的人》所...
    黄言七阅读 17,872评论 86 149
  • 与我们一起上班的有一位胖大姐叫容姐,荣姐个头一般,有些胖。但每天的心情也很好,也从来没有打算减肥的念头,仿佛她认定...
    江小昨阅读 4,237评论 0 0
  • 何为死亡?哪种情况下你才算是死亡了? 这是死亡哲学课Shelly教授在讲述死亡的本质前,提出的两个问题。我的第一反...
    毛豆六六阅读 4,518评论 0 4
  • 行动起来真的是没有想像的那么容易呀!从决心开始改变的那一刻,内心是多么充满力量,过去一天之后,所做的计划就在脑海里...
    kingwen0阅读 1,144评论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