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武志红《为何爱会伤人》

其实,真爱不存在“过度”这一说的。如果是真爱,那么父母不管给孩子多少,孩子都不会出问题。真爱越多,孩子就会越健康。

那么,什么是真爱?

看到孩子的真实存在,发现孩子的真实需要,并帮孩子实现他的真实需要,这便是真爱。

我们常将“做什么”视为爱,但很多时候,父母“不做什么”才是爱。

太多的时候,做父母的需要提醒自己,控制住自己干预孩子行为的冲动,因为太多的干预是不必要的。

如果说,孩子是天使,父母不是上帝,而只是天使的守护者。

并且,父母还要切记一点:一个孩子在16个月时独立探索时化解一个挫折的难度,远胜于他16岁、26岁、36岁化解一个挫折的难度。16个月大的孩子摔一跤哇哇大哭时的痛苦,远轻于一个孩子26岁时找工作、交朋友和谈恋爱时遇到挫折所产生的痛苦。

然而,一些家庭中,父母与孩子的关系极其僵化,父母极其在乎权力,孩子必须绝对听话。这最终会导致这个孩子形成非常顽固的依赖心理,等走出了家门后,不管现实状况多么祖耀他独立,他也丝毫不敢表达独立的一面。这不仅是因为他缺乏独立的能力,也是因为他潜意识深处相信,独立是“坏”的,如果他独立,就会导致关系的疏远,而如果他依赖,就会导致关系的亲近。

德国家庭治疗大师海灵格讲过这样一个寓言:一头熊一直关在一个狭小的笼子里,它只有站着。后来,它从笼子里放出来了,可以爬着走,也可以打滚,但它却一直仍然站着。那个真实的笼子不在了,但似乎一直有一个 虚幻的笼子限制着它。

这也是我们每个人的故事。我们长大了,离开了家,但我们却一直呆在一个虚幻的家中,并继续执著在从家中形成的逻辑里。

武志红《为何爱会伤人》

读到这些文字,我想我心里一直沸腾的话,似乎不断涌出。

我也想说,爸妈,既然不能帮我交朋友找工作有好婚姻,干嘛要在我探索的时候捆住我的手脚。

我不知道年仅7岁的我去做饭收拾家务,有几份情愿几分自我选择,只知道成年后的我不会做饭,不爱收拾家务,这两年逐渐好转。

那时我有多自以为傲,曾经就有多难过,虽然看到父母很辛苦,也想帮忙。

今晚邻居家两岁的宝宝来我家玩,软软糯糯,真是可爱。

她用小小的手指拉着下眼皮做鬼脸,笑的一脸灿烂。

在我怀里假装睡着了,闭上眼睛,那小模样真好甜美。

想想我家孩子这么大的时候,我多缺乏耐心啊。

我甚至和孩子玩不到10分钟,就像看手机。

如今玩上一个小时竟也没事。

我家娃小时候喜欢拉着我一起玩,睡前给她读故事,或者老是做一些小孩儿才会开心的事情,我却麻木地感觉不到。

如果时光可以倒流,我想多陪陪这个天使宝宝,她那可爱香甜的小模样,真是想起来都美美的,也不知道是我老了。

只是我家娃慢慢大了,不再粘着我玩了。

哎,时光呀,你慢点,再慢点吧。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