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文观止‖战国策•鲁共公择言(十二)


昨天我们聊了吴起,吴起历经三国,他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无论在军事上还是政治上均取得了卓越的成就,且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然而,造化弄人,就是这样一位旷世奇才,最后的结局却非常可悲,令人唏嘘。

聊完吴起,我们接着聊魏国,魏国在魏文侯时期,由于开国国君魏文侯的励精图治和知人善用,迅速崛起为战国时期的强国。

魏文侯礼贤下士,尊重并重用有才能的人,他儒法并用,一方面重用如卜子夏、段干木、田子方等,能够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人才,为魏国提供了重要的政治和文化指导;另一方面又任用李悝、翟璜为相,乐羊、吴起为将,西门豹治邺等,在各个领域各司其职的优秀干才,他们在变法图强、军事征战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为魏国的强盛奠定了基础。

我们知道,鲁国是孔子的故乡,曾经是北方中原各国的文化中心,然在魏文侯不拘一格广纳贤才的举措下,魏国逐渐取代鲁国,一度成为中原各国的文化中心,这是战国时期魏国在人才方面成就的巅峰。

就是在魏文侯以及他选拔的这些优秀人才的不懈努力之下,魏国终于成为战国初期的超级强国。这主要得益于魏文侯的英明领导、李悝大张旗鼓的变法以及吴起超强的军事才能。

而且,这种强势局面在魏文侯及其后继者的治理下,足足持续了长达一百多年,成为战国时期的一段佳话。

俗话说:“创业容易守业难”,对于战国时期的魏国而言,这一说法尤为贴切。

魏国先祖毕万历经多代,势力逐渐壮大,最终在“三家分晋”中脱颖而出,被周烈王正式册封为诸侯,建立了魏国,这一过程充满了艰辛与挑战。

尤其是在魏国国土狭小、四战之地的不利环境之下,魏文侯能够励精图治,改革除弊,最终在他的英明治理下,魏国迅速崛起,达到鼎盛,并成为中原霸主,这一过程实属不易。

就当时魏国的实力而言,如果想要一统天下或许都是有可能的,但守业之难最终让魏国失去了一统天下的机会。

随着一代雄主魏文侯的离世,魏国在经历过辉煌的巅峰后,便迎来了急速坠落的黑暗。

公元前396年,魏文侯去世,他所创下的宏图伟业,留给了他的儿子,即魏国的第二代国君魏武侯。

虽说魏武侯和他的父亲一样,都是有雄心壮志的君王。但他在眼光、格局、用人和外交方面都存在明显不足,与其父相比,相差甚远。

所以,在魏武侯继位后,魏国开始逐渐走向衰落,且永远地失去了霸主地位。

那么,魏武侯继位后,他究竟做了什么最终导致魏国开始走向衰败?

我们明天继续!

备注:1. 图片来自网络,侵之必删。
          2. 文章部分释义及赏析资料来自网络。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禁止转载,如需转载请通过简信或评论联系作者。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