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所谓的执行力就是指一个人是否清楚地知道怎么一步一步做下去。
2. 我们总能在一些不必要的事情上表现非常强的执行力,比如抽烟、比如躺着看手机,是因为在执行力被培养出来之前,我们还不会问一个问题: 什么更重要?
3. 我们总是在小事上过于计较,而在大事上又显得格外宽容。最典型的例子就是,一个人可能会在网购的时候货比三家,花费好几个小时,最终只是为了挑一个性价比最高的衣服或者鞋子。但是真正轮到他挑选专业或者选择工作的时候,可能相应消耗的时间要比现在少得多,而这件事的重要性要比其他琐事重要的多得多。
4. 听过了那么多道理,却依然过不好今生。因为听过的道理永远是别人的,没有实践过,就不会融入到你的生活中。
5. 那个黑马,对应着“鳄鱼大脑”(直觉),那个白马多少有点不那么准确地对应着那个“猴子大脑”(情绪),而那个骑手(理智),则好像很清楚地对应着那个“人类大脑”(理智/元认知)……
6. 最有效的“调教白马”的手段很简单呀,让骑手不断学习新的概念,打磨更新旧的概念,不断锤炼更好的价值观,然后通过重复思考,反复应用,而后交(教)给白马,即,建立正确的情绪。最神奇的是,新知识新技能白马用得多了,它还能把新东西传递给黑马,而黑马的反应更快。
7. 人们总是误以为告知就是教育,误以为知道就完成了自我教育,殊不知那是最肤浅的步骤。他们完全忽略了另外两个重大的环节:内化与生产。
8. 前面反复提到两个词,“重复与应用”,重复,就是内化的过程,卖油翁所说的,“无它,手熟尔”,就是内化完成后的结果。而生产,就是反复“应用”那些通过重复而完成了内化的新技能,通过产出反过来进一步强化那些新的技能。最明显的例子是写作,写作是反复思考,反复输出思考结果的过程,在这个过程里,更强的逻辑能力被内化,更强的表达能力被内化,更强的沟通能力被内化,更强的感染力影响力被内化,并且,发生这一切的原因和结果都是元认知能力的不断强化与内化。
9. 想明白的人都有很强的执行力,执行力这个东西不是独立存在的,它只是“想明白”这个动作的自然结果。而一切的“半途而废”,最合理的科学解释也是最朴素的解释:重复与应用的次数不够,内化过程没有完成,大脑皮层沟回构建失败,应该建立的神经元间的联结不够强乃至于断掉,回到了原本没有联结的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