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要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自己就努力成为什么样的人。
1.生活参与度
让孩子参与到家庭生活中来,这是一件双赢的事。父母不用因为做的太多而抱怨孩子,孩子从参与中成为小主人,变得自主。一家人一起收拾房间、做饭、甚至规划未来,可以培养大家的协同能力,加深彼此的了解,增进感情。
我是一个从小妈妈代劳的孩子,当我到了一定年龄不会做时,妈妈会抱怨指责,而我也相信了我就是做不好,但住校开始,我把自己照顾的很好,突然学会了收拾、洗床单被套衣服,居然是那个最整洁的人。婚后也学会了做饭,敢于动手了。
因为自己一个人带孩子的原因,孩子不到两岁就学会了切菜,每次都很开心,虽然刀子不锋利,也伤过手,这让他学会了保护自己。他会帮我做家务,我会感谢他。经历过很多曲折,从看到乱发飙,到和孩子一起收拾看不惯他的慢,到现在可以只看他做到的点。在合适的年龄做合适的家务,是锻炼孩子自理能力的好方法。
2.情话陪哭法
感谢在孩子小的时候,遇见一位有爱的妈妈,提醒我绝对不要动用哭声免疫法,会伤害孩子的安全感。但对于哭这件事,真是一路入坑出坑,因为我是一个不被允许哭的孩子,听到哭声我的内心会翻江倒海。好在总是看到让孩子哭,我从烦躁变为淡定,越来越体会到让孩子哭的好处。
清晰的记得有次孩子大哭,我抱着他:妈妈知道你伤心了,想哭就哭吧,我陪着你。他在我怀里不停地抽泣,当他情绪流走后,跳下去说:妈妈,我的伤心走了,去玩儿吧。
理解孩子的感受,陪伴孩子走完这段情绪。
昨晚跟孩子做手工粘贴画,因为贴块太小了,他想让我帮忙,我没帮(自己会弄为什么让我帮忙,这是我情绪的源头),他生气了打我一下,我有些生气了,他看看我哭着说:妈妈,我不是故意的。
这一刻我清醒了,为什么他会做我就不能帮忙呢。他哭一定是害怕妈妈不爱他了。
我:宝贝,你哭是不是怕妈妈不爱你了,不会的,我知道你是因为生气才会打妈妈,妈妈还是爱你的,你难过就了哭出来吧,妈妈一直在。
他委屈的哭了好一会儿:妈妈,我真的不是故意的。
我:我知道你是着急了,但打的真的好疼呀,你帮我揉一下吧。
他马上帮我揉了揉。
我:谢谢你,我也不疼了。
他:我们继续玩儿吧。
即使孩子有能力做到,他偶尔的撒娇求助,也可以带着爱去满足,我被打生气,这个伤来自过去,只是当下被激活了。被打的我依然值得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