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圣陶先生说过:题目,从作者方面说,有了题目可以表示自己所写的中心;从读者方面说,看到题目可以预知作品所含的内容。可见,题目很关键。那么先有题目还是先有文章呢?文章由题目习得,但对于作者来说,拿到题目就能写出好文章吗?
“胸中不先有意思情感,单有一个题目,而要动手写文章,我们有这样的时机吗?没有的。既没有意思情感,写作的动机便无从发生。题目生根于意思情感。没有根,那悬空无着的题目从何而来呢?”那中学写作教学,应该怎样进行呢?总不能放任自流,让他们什么时候有情思再写。不!叶老告诉我们:
教师在平时作文练习中,可以先了解学生的生活,设身处地的想像学生内部的意思和情感,然后选定学生能够作的,意愿愿意作的题目给学生作。如果这样,教师出题目,就等于唤起学生作文的动机,也即是代学生标示了意思情感的中心,而意思情感原是学生先前固有的。但这样写作的次数太少,我们还要让学生做到,自己有了意思情感,便能动手写出来。要养成这样的习惯,就需要学生做课外作文。
其实,学生的生活丰富多彩。只要学生随时反省,勤于思考,就会胸中有丘壑;随时有一些意思情感在里头流淌着,而且起种种波澜。你如果不去把捉住这些,一会儿就像烟云一样消散了,再没有痕迹了。如果用笔保留下来,这些文字虽未必是不朽之作,但因为是你自己所想的所感的,在你个人的生活史上实有很多的价值。同时,你便增多了练习作文的回数。
平时,我在作文之前,训练学生从杂志或者名著中,寻找好词好句好段进行背诵,赏析,为写好作文服务。但从这学期开始,我忽然感觉到。作文素材搜集和挖掘很重要。因为我发现,学生在写作文时,为找素材,很伤脑筋。我就想:何不让他们平时积累素材。素材多了,写文章时就可水到渠成了。在积累的过程中,我又想,素材有了,对素材主旨的挖掘也要进行,不然,学生写作时依照题目筛选素材太费事。何不让学生在收集素材时,把素材给他们带来的思考,也写下来,岂不是“中心”也有了!到写作时,不就驾轻就熟,信手拈来了吗?后来我又想:趁热打铁!刚刚收集的素材,让他们把精彩的地方,描写下来岂不更好!又训练了写作。这样,在老师一步步思考下,学生慢慢学会了观察生活,感悟生活。他们逐渐热爱上了写作。
叶圣陶先生说,作文不该看作一件特殊的事情。我们要把生活与作文结合起来,多多练习。作自己要做的题目。久而久之,将会觉得作文是生活的一部分,是一种发展,是一种享受,而无所谓练习:这就与文章产生的自然程序完全一致了。
要想达到这个境界只有从兴趣入手,从积累素材入手。由一点感悟到片段写作,到课堂展示。这样去做,不失为一个激发学生写作文的好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