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上有一个词叫:虚假疲劳综合征(为什么你总觉得自己很累?真相颠覆认知!)一心团队

人类最大的敌人不是外界的压力,而是自己内心的错觉。—— 卡尔·荣格

你是否曾经有过这样的体验:明明刚刚睡醒,却感觉浑身无力;工作任务并不繁重,却觉得筋疲力尽;甚至在与朋友聊天时,也会突然感到精神涣散?这种“疲惫感”似乎无处不在,却又找不到具体的原因。在心理学中,这种现象被称为“虚假疲劳综合征”(False Fatigue Syndrome)。它并非真正的身体疲劳,而是一种由心理因素引发的“假性疲惫”。


心理学家认为,虚假疲劳综合征是大脑的一种“保护机制”。当我们面对无法解决的情绪问题或潜在的心理冲突时,大脑会通过制造“疲劳感”来让我们暂时逃避现实。这种疲劳感虽然不真实,却会让我们误以为自己需要休息,从而避免直面问题。



心理咨询师指出,小张的“疲劳感”其实是他的大脑在发出信号,提醒他需要正视自己的情绪问题。通过几次咨询,小张逐渐学会了接纳自己的不完美,并尝试与上司沟通,表达自己的压力。神奇的是,随着心理状态的改善,他的“疲劳感”也慢慢消失了。




1. 潜意识的逃避机制 当我们面对无法解决的情绪问题时,大脑会通过制造“疲劳感”来让我们暂时逃避现实。这种机制虽然能让我们获得短暂的放松,但长期来看,会让我们陷入更深的心理困境。

2. 情绪压抑的副作用  现代社会中,许多人习惯于压抑自己的情绪,尤其是负面情绪。然而,被压抑的情绪并不会消失,而是会以“疲劳感”的形式表现出来。

3. 过度追求完美 完美主义者往往对自己要求过高,这种心态会让他们长期处于紧张状态,从而引发虚假疲劳综合征。

4. 缺乏情绪表达渠道  当我们缺乏表达情绪的渠道时,内心的压力会不断积累,最终以“疲劳感”的形式爆发。


1. 正视自己的情绪不要试图压抑或忽视自己的情绪,学会接纳它们,并找到合适的表达方式。

2. 调整心态,接纳不完美  完美并不存在,学会接纳自己的不完美,才能减轻心理压力。

3. 寻找情绪释放的渠道  无论是与朋友倾诉,还是通过运动、写作等方式释放情绪,找到适合自己的渠道至关重要。

4. 寻求专业帮助 如果虚假疲劳综合征已经严重影响了你的生活,不妨寻求心理咨询师的帮助,他们可以为你提供专业的指导和支持。


著名心理学家荣格:只有当你直面内心的阴影时,才能真正获得内心的光明。

课后作业:

练习1:“不完美清单”(第1-3天)


1. 每天写下3件“自己没做好,但没关系”的事,例:

“今天报表有个小错,改过来就好,不用要求自己一次做到100分”

“跟客户沟通时有点紧张,下次提前准备下,这次已经很棒了”

2. 写完后读1遍,告诉自己:“不完美是正常的,我不需要靠‘完美’证明自己”。

练习2:“压力拆分小任务”(第4-5天)

1. 找出1件让自己“一想到就累”的事(如“写月度总结”),把它拆成3个极小步骤,例:

步骤1:打开文档,写下总结的3个小标题(5分钟)

步骤2:每个标题下填1句核心内容(10分钟)

步骤3:补充细节,完成初稿(15分钟)

2. 当天只完成前1-2步,感受“把大压力拆小后,疲惫感减少”的变化,并记录在日记里。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