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语化与书面语表达的区别:
1.口语化表达:粗俗,低级,随意不规范,用词不当,语法错误,句子不完整,不通顺,表达过于主观。
2.书面语化表达:正式规范,用词严谨,语法正确且句子完整,通顺流畅,表达客观中立。
如何去避免口语化?
第一:多朗读优秀作品、稿件或者公众号文章。
比如公众号:《人民日报》、《洞见》等等
理由分析:
1.优秀作品通常经过精心编辑和打磨,语言准确、规范,通过朗读这样的作品,可以潜移默化地提升语言使用的准确性。
2.多朗读可以培养语感,修正了在表达中存在的语法错误,用词不当的过程。
3.提升了对语言的敏感度和审美能力,让你的表达更流畅,更加注重语言的优美和谐,减少了表达的随意不规范,以及粗俗和低级现象。
第二:多用一些连词,比如:第一,其次,同时,与此同时等等。
理由分析:
1.提升语言的逻辑性和条理性:
连接词能够将不同的句子或观点连接起来,使它们之间的关系更加清晰。例如,“其次”用于引导次要观点,而“同时”或“与此同时”则强调两个或多个观点或事件的同时发生或并行性。
在书面表达中,这种逻辑性和条理性对于清晰传达信息至关重要。
2.避免句子之间的断裂感:
在口语中,人们往往可以依赖语境和肢体语言来弥补句子之间的断裂感。但在书面表达中,没有这些非语言因素的支持,句子之间的断裂感会更加明显。
使用连接词可以有效地避免这种断裂感,使句子之间的过渡更加自然流畅。
3.强调信息的重要性:
通过使用连接词,作者可以强调某些信息的重要性或突出它们之间的关系。例如,“同时”可以强调两个或多个观点或事件的同时性,从而吸引读者的注意。
4.使文章更加专业化和正式化:
连接词在公文、学术论文等正式场合中被广泛使用,因为它们能够增强文章的正式性和专业性。
在这些场合中,使用连接词可以规避口语化表达,使文章更加符合规范和标准。
5.易于读者理解和跟随:
连接词的使用可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作者的思路和观点,因为它们能够清晰地展示信息之间的逻辑关系。当读者能够轻松地跟随作者的思路时,他们更有可能对文章产生兴趣并深入理解其中的内容。
6.遵循语言学原则:
从语言学角度来看,使用连接词符合句子之间的逻辑关系原则,使文本更具连贯性和可读性。
在书面表达中,我们可以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连接词来连接不同的句子或观点。但需要注意的是,连接词的使用应该适度,避免过多使用导致文章显得啰嗦繁琐。同时,还需要根据具体语境选择合适的连接词,确保用词得体、贴切。
第三:避免用“我觉得……”这样子显得太主观。
而用使用“据我观察/分析/了解……”
理由分析:
这种方式将个人观点转化为基于观察、分析或了解的结果,显得更加客观和有依据。
最后:读起不拗口,就得避免两个单音词叠在一起。
理由分析:
例句1:在对这件事情的看法上,我跟你有分歧。
“在”是一个单音词,“对”是一个单音词;
例子2:从定计划到实现计划……
“从”是一个单音词,“定”是一个单音词;
可见凡是这样形式的话,念起来都拗口。
修改后:
例句1:“对这件事情的看法……”
就只有一个单音词“对”了。
例句2:“从制定计划到实现计划……”
“从”之下就是双音词“制定”了。
请念一念,是不是觉得都顺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