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首发于同名公众号。
你是否一下班就感觉到疲惫,回家后只想躺着,做一些“奶头乐”的事情,也许你当天并没有做特别多的工作,但上班这件事本身就会导致精神损耗?
你是否偶尔也想好好利用晚上的时间,让“工作与生活平衡”中的生活不再是躺在床上刷抖音、煲剧或者打游戏,而是更充实,更有收益的事情?
你是否也会偶尔思考,我往后的人生除了工作,还有什么其他意义吗?
如果是这样,我建议你读一下《下班后开始新的一天》。书如名,讲述的是一套如何利用下班时间开启新生活的书籍。书名过于鸡汤,但我阅读下来觉得实践性很强,而且很多理念跟我很相似,不过作者更成体系。
作者柳韩彬除了本职是兽医,也是YOuTube博主、线上课程讲师、话剧演员以及日程管理类产品设计师。职业早期也曾跟我们一样,但在经历过一次职业倦怠之后,开始以拒绝做“工作机器”和“躺平的尸体”、努力进化为“人”为目标,进行漫长“修炼”,如今已是兼具多重身份的资深斜杠青年。
四个问题和四份礼物
在做出改变之前,作者提了四个问题:
1、明明晚上还有 4个小时,却只在苦苦等待周末?
我们在记录加班时间时,对于晚上的时间也是斤斤计较,心想着凑够88小时也能调休一天,反而当它变成自己的时,就不那么计较,任由它浪费。
周末虽然时间多,但也因此导致效率低,不如合理利用晚上时间,高效的完成一些感兴趣的事情。也不用担心这是损耗精力,如果是喜欢的事情,做起来反而是积蓄能量。
2、一辈子只做工作这一件事,就能感觉幸福吗?
对于大部分来说,答案是否定的。且不说幸福不幸福,当今时代发展日新月异,一份打一辈子的工时非常少见的,因此我们不必执着于“成为最优秀的上班族”,而应该着眼于自己的底层能力,离开工作之后还能生存的能力。
3、光靠工资,有可能实现财富自由吗?
互联网早期的造富神话,一个打工人抓住机会是可以实现财富自由的,但那个时代已经过去,如今通过打工实现财富自由几乎遥不可及。“副业”已逐渐成为年轻人的“必需品”,正如此前分享过的,我们可以寻找边际成本为零的产品,比如视频、书籍、代码等,当然前提是喜欢。然后每晚坚持,也许哪一天就爆了。
4、辞职之后,就能做自己想做的事了吗?
我们时常会幻想着辞职之后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但人生不是短跑,不建议背水一战。人生是一场散步,细水长流更重要。与其期待辞职后去做,不如从现在开始,每天晚上做,持续地做,慢慢地做,有工作兜底反而更有底气,成功率更高。
而当你开始善用晚间时光,你可能获得四份礼物:
1、自尊
当我们的生命里只有工作时,我们的标签和自尊基本都是工作给的,在工作时被批评,可能会影响我们一天的心情。而当你开始利用晚间时光,你拥有工作之外的价值,此时你才能明白,“工作中的表现不代表你人生的全部”。
2、斜杠
你是否想过这样一个问题:假如你现在财务自由,你最想做什么事情?那么这些事情是否真的需要财务自由之后才能做呢?是否可以利用晚间的点滴时间把它做了,工作保证我们温饱,晚间让我们探索,成就一个又一个自己。
3、自我
很少人能够在工作中想怎么干就怎么干,我们是在一套框架下执行的,不能随心所欲。而晚间时间的事情,是我们自己决定自己负责,所以尽可以随心所欲。无论最后成功或失败,都是宝贵的人生经验。
4、开源
最开始以喜欢为起点,坚持下来后可以尝试商业化,也许会有额外的惊喜。即使不一定能带来太多的收入,但多次尝试之后,成功的整体概率也会更高。
如何找到下班能做的事,并探索出适合的副业?
人生不是短跑,没必要一蹴而就,最重要的是持久。如果一开始就用力过猛,而又没有什么收益,给人产生的挫败感是非常大,尤其是一天上班下来人是非常疲惫的,一鼓作气相当于透支未来的精力,最终可能适得其反。
最好是从能让自己开心的,且心理压力小的事情做起,开心才是长期坚持的动力源。我之前有段时间早起跑步追求跑5公里,导致早上的时间非常赶,非常痛苦,以至于连早起都不想起,后来又调整回3公里,就快乐地坚持到今日。
当然也要考虑到初始的成本,包括时间和费用,尤其是想发展成副业的,更要着重考虑。如果发现做的事情不喜欢,那就果断放弃,选择其他事情,不要为沉没成本斤斤计较,这也是让考虑初始成本的原因。按照我个人的经验,一般坚持3个月,如果实在没办法改观,就可以放弃了。利用晚间时间最大的好处就是大不了重头来过,反正不做尝试也是拿来浪费。
找到喜欢做的事情之后,就可以考虑商业化,发展成副业,有可见的收入才会让人更加有坚持的动力。作者根据自己的经验,推荐了几种方式:
- 技能型:销售在线课程
- 写作型:经营营利型博客
- 美术型:出周边,比如表情包等
- 摄影型:出售图片版权
- 钻研型:拍摄以同好为目标群体的视频
晚间计划执行手册:定目标,做计划,固日程,除危机
定目标
做事情之前要定一个目标,是做行动的起点,而且这个目标是基于自己内心的。这个目标不是为了跟别人比,也不是报复谁,更不是儿童创伤衍生出来的,而是真真切切基于自己内心的想法。
定下目标后,还要寻找它的意义,这既是确定目标是否是遵循你心,同时也是摆脱执行过程中的虚无感的终生动力。比如目标是“赚够100万元”,意义可以是“改善家人的生活”,目标指引着我们前进,意义让我们不至于迷茫,减少内耗。
关于确定目标,作者推荐使用曼陀罗计划表:表格中心是大目标,围绕在它旁边的是根据大目标拆解而成的 8 个相关领域 ( 次级目标 ),再外圈则是根据这些相关领域衍生出来的具体行动计划。
目标很重要,但不是生活的全部,我们只需要每天努力朝着目标前进,即使最终没有达成也没有什么大不了的。
做计划
定完目标之后就要开始做计划,没有计划的目标是空想主义。计划由粗到细分为行动计划、每日计划和晚间日程计划。
1、行动计划
行动计划是给目标制定详细的实现步骤,或是拆解成小目标,然后一步步的跟着执行,让我们可以在特定的阶段只专注于特定的目标。
2、每日计划
一个完整的日程页面大致包括:今日目标,任务清单,时间轴 ( 包括左侧的事前计划和右侧的实际行为 ),次重要的记录栏位 ( 例如饮食和运动记录等 )。
每日计划的时间轴右侧需要每隔1个小时记录一次实际发生的行为,用于检视自己每小时都具体做了什么事情,从而找到自己的高效时段和低效时段。
3、晚间日程计划
虽然叫做晚间日程计划,但实际上是对自己的自由时间(即可自由支配时间)做安排。因此要根据自己的自由时间,事情需要的时间成本和专注程度做计划。
计划不是为了约束我们,而是为了更好的利用的时间,倘若计划让你感到有压力,可随时进行调整,直到你觉得舒服。能坚持下去的计划才有效。
真正在实施计划的时候,人的专注力是有限的,所以要劳逸结合。推荐使用番茄工作法,专注一段时间,休息一段时间,每个人的周期都不同,要不断测算出适合自己的番茄周期。另外就是,专注的时候好好专注,玩的时候好好玩,切勿工作的时候想着玩,玩的时候又想着工作。事情不做不会对人产生太多的影响,因为不做事情产生的愧疚情绪对人的影响就很大。
固日程
意志力是没有办法让人长期坚持的,能让人如此的是习惯,因此我们要让事情变成习惯,即在固定的时间做固定的事情。
起步的时候很关键,一定要尽量把事情的难度和负荷降低,从小而简单的事情做起。最开始的时候热情满满,一下子就给自己定一个很高的日目标,前几天在意志力的作用下可以坚持下来。热情退却之后,因为日目标过高难以坚持而放弃。
以我个人的实际经历,这个是非常重要的。为了能赶在年前完成Excel课程录制的目标,计划是一天写一个课程的讲义和脚本。下定决心的第一天就惨遭滑铁卢,因为觉得没办法完成一个课程的讲义和脚本,索性就干别的去了。于是乎我开始一天只做一点点,一天搞不定就两天,两天搞不定就三天,慢慢的状态就回来了。现在已经完成了几个课程,按照目前的进度,年前完成目标应该问题不大。
一个人走的更快,但一群人可以走的更远。作者也比较推荐找并肩前行的伙伴或社群,当然也看个人性格,有些人就喜欢单干。
除危机
在执行过程中,我们难免会遇到一些精神危机,作者也列举6种精神危机,并对应给出了解决方案。
1、计划被打乱
计划被打乱是非常容易遇到的情况,比如突然的约会等,打乱之后是选择推迟到明天,还是多少做一点?作者的建议是,降低完成度,多少做一点,坚持本身就在于每天持续的做,一旦一天不做容易发生多米诺效应,从此再也捡不起来。这种例子生活中比比皆是。
作者说自己坚持计划的秘诀就是不要求自己做到完美。完成比完美更重要。
2、突然的失落感
每个月都有那么几天什么事情都不想干,这时候一定不要责怪自己,这是一种正常现象。遇到这种状态,就不要对自己有太高的要求,能做多少就做多少,有做就好。想玩就好好玩,不要有心理负担。我就是靠着这个理念度过大学期末考试复习阶段的厌学情绪。
3、努力也达不到要求
对于思想上的巨人,行动上的矮子,最重要的就是马上行动,开始比什么都重要。而如果是行动跟不上野心,那就要做好心理建设,我们的原点只是想在下班后的时间里,做些对自己有意义的事,或者只是坚持自己的兴趣爱好。所以要好好享受,不要用野心折磨自己,前提是自己真的尽力了。
4、完美主义
追求完美时机的人,大概率永远不会开始,因此想到就先做,边做边调整。如果被完美主义压得喘不过气,那就接受自己真的做不到完美,而且我们也不一定非得做的完美,更重要的是做得久。
5、自我合理化退缩
我有时不想早起的时候,脑海里就会出现两个声音,一个告诉我“少早起一次没问题的”,另一个告诉“不要让打卡记录断了”,这时候我就果断拿起手机刷抖音,让身体慢慢醒来。
所以,要么在行动前不要瞎想,要么在瞎想前行动,防止内耗或者给退缩找到合理化的理由。
6、想放弃
放弃前作者建议问自己三个问题:
- 做这件事的时候,你是否已经不再能感受到开心?
- 长期来说能否带来正面成果?
- 这件事是否只对别人有好处?
当然,每个人放弃的标准不同,事前建立放弃的标准,达到标准就放弃。不要给放弃赋予太多的意义,没什么大不了的,但如果放弃带来的负面情绪,那就给人带来不好的影响。
对于作者提供的方法,我们不一定非得全盘执行,完全可以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做调整,比如你晚间没有4个小时,那拿找2个小时来做计划也未尝不可。但其中的核心理念是值得我们学习的,这是我们持之以恒的根本。希望你也能找到自己感兴趣的事情,并为之奋斗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