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读的这一版《人性的枷锁》是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译者是徐进、雨嘉、徐迅,我觉得翻译得还是非常好的,一直途中看了一次别的版本的居然看不惯。
毛姆的“四件套”应该是2016年左右买的,因为书太多,自己的喜好每隔段时间都会变化,所以一直放在书架上,落了一层细细的灰尘。
国庆假之前,有那么几天,不知道是受了什么事情、或者是那一篇文章的影响,我开始回想自己的人生。我感觉自己以前一直是一个急着赶路的人,而且毫无目的性,走得很辛苦,却从来想过要一个什么样的终点。那个终点不是生命的终结,是去到一个什么样的地方,那里有什么样的景色。
我突然开始想,人度过一生是一个时间概念吗?从出生到死亡,这就算度过了;或者说是一个空间概念?从家乡出发,去外地求学,去远方工作,最后选择一个地方安家落户,生儿育女,老了,在社会上没有一席之地了,就找个地方混日子,知道在儿孙的守护下死去。就这么把一生就“度”了。
人生是一个包裹吗?从一个地方发出,经快递送到目的地,然后就结束了它的行程。人的一生也是这样吗?如果真的是这样,那一个人和一个快递包裹又有什么区别呢?
人在度过自己一生的时候,是不是还应该有点更清晰的内容呢?这个内容让你在临时的时候回忆起自己的一生时,感觉这一生过得值,感觉没有什么舍不得的,可以安详的闭上眼睛了。
保尔柯察金说:人的一生应该这样度过......那是一段脍炙人口、让人热血沸腾的话,他觉得那样度过一生,在他生命结束的时候,他就可以了无遗憾。那我们普通的每个人呢?改怎么赋予生命以不同凡响的意义?
也许有人会说:我这辈子尝到了人间无数的美食,我觉得值了;有的人会说,我这辈子看遍了世界无数的美景,我也觉得值了。那我呢,我做了什么事能让我觉得这辈子值了?是不是家庭幸福、夫妻和睦、子贤孙孝就值了呢?
但是我太贪婪,我觉得只有这些还远远不够,我要做我喜欢做的事情,把喜欢的东西做好,我才觉得这辈子值了。
毛姆在书中说:生活是用来过的,不是为了被书写的。我的目标是从生活中挖掘出各式各样的经验,从每一个时刻中榨取丰富的情感体验。
我觉得我应该做些事情,他们能给我带来价值感。这种价值感不是我从生活中去汲取的,而是我做这些事情赋予生活的。
工作,阅读,书法,这是能给我价值感的东西,我应该坚持去做它们。
所以我放下了其他的书籍,开始阅读毛姆的著作。首先看完了《月亮与六便士》,然后看完了《面纱》,现在,《人性的枷锁》也快看完了。这三本书带给了我极大的震撼。我很庆幸在这个年龄遇到了这么优秀的作品,我也很遗憾,在这个年龄才遇到它们。如果我在二十岁的时候读到它们,我想我的人生会少走很多的弯路,会少经历很多的困惑。
不过现在来得也不晚,悟道要悟到,悟到才是得到。你不能指望它在一个确定的时间到来。不论是哪一个年龄或者阶段,它来了,就是人性的一次升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