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辨病
中医学重视辨证,认为只有辨证,才能抓住疾病的本质,抓住动态变化中的相对静止,而后从根本上指导临床施治。而中医外科学强调辨病。
辨病,就是辨识具体的疾病,任何疾病都有一定的临床特点,其发生、发展、及转归、预后也有一定的规律。辨病的目的在于掌握疾病发生、发展的规律,和与之相关疾病的鉴别诊断。
例如均为疔疮,但疫疔、手足疔疮、颜面疔疮的症状表现、施治方法和预后转归等是不同的。因此,中医外科学的辨证特点:
首先、强调辨病与辨证相结合,先辨病后辨证。
其次、是局部辨证与全身辨证相结合,尤以局部辨证为主。
最后、强调阶段性辩证(分期辩证),任何疾病都有一个发生发展和转变传化的过程。中医外科疾病多有局部症状可凭,因此更易直观地划分出不同的阶段。
临床辨病按以下程序进行:
1、详询病史;
2、全面体检;
3、注重局部;
外科疾病的最大特点是局部症状与体征,不同的疾病局部表现各异,同一种疾病不同阶段也表现不一,因此重点诊察局部特征是辨病的关键。局部表现对确定是否属于外科病、是哪种疾病、处于哪一阶段都是至关重要的。
4、选用新技术和毕业的辅助检查;
5、综合分析
二、阴阳辩证
1、阴阳是外科疾病辩证的总纲;
阴阳是八纲辩证的总纲。一般情况下,在辨清疾病的表、里、寒、热、虚、实之后,即可判明是阴证或阳证,或半阴半阳证。
阴阳不仅是八纲辩证的总纲,也是一切外科疾病辨证的总纲。
2、辨阴证阳证
中医外科疾病的阴阳辩证重点在于局部症状,其辨别要点概括:发病缓急,急性发作的病属阳,慢性发作的病属阴。病位深浅,病发于皮肉的属阳,发于筋骨的属阴。
三、部位辩证
部位辩证:是指按外科疾病发生的上、中、下部位进行辩证的方法,又称“外科三焦辩证”。外科疾病的发生不外乎上部(头面、颈项、上肢)、中部(胸腹、腰背)、下部(臀腿、胫足)。
清代高锦庭在《疡科心得集》例言中云:“盖疡科之证,在上部者,俱属风温风热,风性上行故也;在下部者,俱属湿火湿热,水性下趋故也;在中部者,多属气郁火郁,以气火之俱发于中也。其间即有互变,十证中不过一二。”
1、上部辩证;
2、中部辩证;
3、下部辩证。
四、经络辩证
经络是体表组织与脏腑器官之间的重要联络渠道。经络辩证是指根据中医经络学说,对临床四诊资料进行分析、归纳、综合,从而判断出外科疾病所属经络寒热、虚实及其与脏腑的联系,从而指导临床治疗的方法。
1、人体各部所属经络;
2、十二经脉气血之多少;
3、引经药
五、局部辩证
外科疾病最显著的特征就在于有局部病灶。局部辩证就是指对局部病变的四诊资料进行分析、归纳、总结、判断,辨别出病变之原因、性质,了解病变的程度与转归顺逆,从而对病理状态做出概括的诊断,为施治提供理论依据。
临床上主要辨常见的肿、痛、痒、脓、麻木、溃疡、结节、肿块、瘙痒、功能障碍及皮肤部位的各种损害等。
1、辨肿
肿是由各种致病因素引起的经络阻隔、气血凝滞而形成的体表症状。肿势的缓急、集散程度,常为判断病情虚实、轻重的依据。由于患者体质的强弱与致病原因的不同,发生肿的症状也有所差异。
肿的性质开分为:热肿、寒肿、风肿、湿肿、痰肿、气肿、淤血、脓肿、实肿、虚肿。
2、辨肿块、结节
肿块是指体内比较大的或体表显而易见的肿物,如腹腔内肿物或体表较大的包块;而较小、触之可及的称为结节,主要见于皮肤或皮下组织。
分辨肿块的大小、形态、质地、活动度、位置、界限、疼痛、内容物。
结节,是相对肿块而言,大者为肿块,小者为结节。其大小不一,多呈圆形、卵圆形、扁圆形等局限性隆起,亦可相互融合成片或相连成串,亦有发于皮下,不易察觉,用手才能触及。结节疼痛多伴有感染。生长缓慢、不红无肿的结节,多考虑良性结节;对不明原因增长较快的结节,应尽快手术治疗,必要时应做病理检查。由于发生部位及形态不同,成因及转归各异。,特别需要仔细辨认。
3、辨痛
痛是多种因素导致气血凝滞、阻塞不通的反映。痛是疮疡最常见的自觉症状,而疼痛增剧与减轻又常为病势进展与消退的标志。了解和掌握疼痛的情况,还应从引起疼痛的原因、发作情况、疼痛性质等几方面进行辩证,必要时痛肿合辨。
疼痛的原因可分为:热痛、寒痛、风痛、气痛、湿痛、痰痛、化脓痛、淤血痛。
疼痛的类别可分为:卒痛、阵发痛、持续痛。
疼痛的性质:刺痛、灼痛、裂痛、
4、辨痒
痒是皮肤主要的自觉症状,且多有不同的局部表现,如皮肤脱屑、潮红、丘疹、水疱、风团块等;在疮疡的肿疡、溃疡阶段也时有发生。中医认为“热微则痒”,即痒是因风、湿、热、虫之邪客于皮肤肌表,引起皮肉间气血不和,郁而生微热所致;或由于血虚风燥阻于皮肤,肤失濡养,内生虚热而发。由于发生痒的原因不一,以及病变的发展过程不同,故痒的临床表现也各异。
5、辨麻木
麻木是由于气血失调或毒邪炽盛,以致经脉阻塞,气血不达而成。由于麻木的致病原因不同,其临床表现也有差别。
6、辨脓
脓是因为皮肉之间热胜肉腐蒸酿而成,由气血所化生,是肿疡在不能消散的阶段所出现的主要症状。及时正确辨别脓的有无、脓肿部位深浅,然后才能进行适当的处理;依据脓液性质、色泽、气味等变化,有助于正确判断疾病的预后顺逆,这是判断外科疮疡发展与转归的重要环节。
成脓的特点:疼痛、肿胀、温度、硬度。
确认成脓的方法:按触法、透光法、点压法、穿刺法、B超。
7、辨溃疡
从色泽、溃肠形态来分辨。
8、辨出血
出血是临床中常见而重要的症状之一,中医外科疾病以便血、尿血最为常见。准确辨认出血的性状、部位、原因,对及时诊断、合理治疗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学习笔记,分享以上。来源:相关教材。
后记:这里枚举几个跟辩证有关的患者病例,由于当时医疗资源的落后与匮乏,辩证不准确,有的患者,耽误了最佳治疗时机,留下了遗憾。
Case 1:没有诊断清楚病情的脑膜炎患者A
某山区,X村的A,年龄在二十七岁左右,那一年的某天,A男有身体不适症状,到了晚上,就开始发烧。
开始以为只是普通的感冒,或者小毛病,就没有上心,后来一直不见好转,就去镇里面的医院看病。在这里,回家后,服了医生开的药,又拖了几天,还是没有彻底好转。
就往上面县城的医院里面送,然而,此时A男的疾病,病情已经开始急转直下,恶化升级。县城的医院不收,给的回复是:院里的医疗设备不齐全,没有信心能够治疗好患者。建议A转移到上一级的市医院,接受治疗。
A的家属,连夜火速把A送往市里的医院,市里的一家医院接收了A,经过各项检测,确诊A男的疾病为:脑膜炎。
在市医院经过一番精心的治疗,A男命是保住了,但因为送到市医院的时间,已经错过了最佳治疗时机,A男留下了脑膜炎患者的后遗症:一条腿基本废了。
出院后,A成了残疾人。只能一只腋窝撑着一个支架,靠一条腿走路。这样一来,在农村,也等于基本丧失了劳动能力。
A是家中的独子,当时已经结婚,生了一个女儿。自从A得了脑膜炎,废了一条腿后以后,家里的无论大小、轻重活计,全部都落到了他妻子B身上。
A除了体能受损,好像也完全丧失了一些别的能力,彻底成为了一个吃闲饭的人。他娶的妻子就是本村人,一个人背负生活的重负,压力很大,别人就不说,甚至她的父母,都已经开始干涉:要B跟A离婚。
B的思想品德好,抗压能力超强,谁的话都不听,硬是一个人撑起了一个家,一个人把女儿养大,后来还又生了一个儿子。
但B在那些年里,过的日子,还真不是一般人能走过来的。B天天跟男人一样,在本省所辖范围内的,各个建筑工地上流转,在基层干着重体力活。建筑工地上虽然辛苦,但只要工地开工了,有活干,对于B而言,就能够赚钱养家。
就能够养大她的女儿,养着她的丈夫。
A患的这个疾病,就是由于在最开始发病的时候,没有辩证辨病准确,在下面的医院拖延了时间,耽误了最佳治疗时间,造成的这个局面。
Case 2:误诊
某患者,女孩C,十六岁,夏天脚踝肿大,部分脚趾末端,呈青褐色。
医生诊断:支端脉管痉挛症。
病情恶化后,会四肢肌肉萎缩,进而截肢。
几十年过去了,某女C,健步如飞。
此案例,系典型的辨症不准确,误诊。C当年,为这个误诊,付出过惨重的代价。
Case 3:分辨不了病症
患者D,六十岁左右。同样是在山区某个村庄生活。某年冬天,天寒,咳嗽。村里好多人都咳嗽,就以为只是普通的伤寒,开始就拖着,没去看医生 。
后来,D去镇里的药店、诊所看了医生,吃了一段时间的药、咳嗽还是不见好转。医生也没要求或者建议D转院啥的,同样的当普通的伤风感冒患者来对待,D吃药也是断断续续。
一个月左右后,D病情急转直下,镇里面医院建议往上面县城医院送,D的家属急速转往县城的医院,县城医院同样不接收患者,建议往省城的医院送去治疗。
D的家属火速转往该省省城肿瘤医院,各项检查,结果一出来,映像结果:D的整个肺部,五分之三的部分,已经全部化水,器官已经实质性坏死,肺癌晚期。没救。D硬撑了二十来天,永远的离开了这个世界。
这也是一则,在病患患病早期,辩证辨病不清的案例,拖延耽误了最佳的治疗期。
综上所述,辨证辨病是否正确?在临床医学里面,是直接关系到患者生死的事情。辨证辨病错误,可直接导致草菅人命。
总结经验教训,为医者,业需精益求精。而患者,也必须积极接受或者配合治疗,珍惜生命,从自己开始。
病入膏亡的时候,再求医,那已是回天乏术。
简书首发!转载请联系作者,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