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解释有时可以解除误会,但有时却是越描越黑,所以越来越不想张嘴说话了,哪怕全世界都误会我,我都觉得接受比辩驳更轻松。
昨天说过解释是多余的,事实确实如此,所有的事情总有水落石出的那一刻,然而即便如此,依然不相信,那就是个体的问题。
晚间在群里复盘当天的情况,面试官无意提及当天面试表现最差的候选人,就是我的下属耿耿于怀的那个人,我想这是解开心结的时机了。
于是我回复面试官:“你的眼光是对的,A在群里推荐他,你没通过,而我在系统里推荐他,你通过了,估计是手滑了吧。”
“嗯嗯,可能是。”(捂脸笑)
至此,如果我的下属还心存芥蒂,我也无能为力了,并且不会再多说一个字,明明就是一个无意之举,却能演绎出一部剧。
我发现,现在很多人都很喜欢疑心,尤其是受过伤害之后,会变得走向另一个极端,同样是这个面试官,他也因之前的失误,变得谨慎苛刻。
复盘提及另外两个人,明明初试通过了,但是因为某个因素,他决定放弃,之前被他这样放弃的人也不少,HR无能为力。
我能接受能力不及淘汰,但我不愿错失任何一个人才,所以搞清楚真实情况,解除面试官的心结,给对方一个机会,是我必须要做的事情。
下属告诉我,她已经问过原因了,也反馈给面试官了,但依然无法打消他的顾虑,她也开始担心入职后再淘汰怎么办?
原来不疑心是一种修为,解除心结是一种能力。你无法提升他人的修为,就只能提升自己的能力。
问清楚原因,不偏不倚,如实反馈,表述个人的判断,及给出打消顾虑的解决方案,面试官同意两个全部可以复试。
而这两个人也很珍惜这个机会,尽力配合我的安排,不管最终是否能促成,至少不会留有遗憾。
工作中,我不愿放过一个机会,我会尽力达成合作。生活中,我不愿多做一点解释,我会尊重每一个人的选择。
不是我不在乎,而是我真的觉得很累,如果你不能了解我为何冰冷,我也不想解释,因为不知道说过多少次。
简单地说就是,我不能接受朋友做一些不符合三观的事情,也许在你心里是小事,在我心里却是黑与白的区别。
你只看到了我的冷淡,却没看到我的失望,当你把这些作为谈资,作为朋友的我,除了无奈还是无奈,我无法干预别人的人生,但我可以表达我的态度,不接受,不喜欢。
对于主动远离我的人,我也不会解释一个字,因为我总是习惯原谅别人,给我一个不用选择的机会,挺好。
生活,就是慢慢放下,放下让心累的事,真正的朋友,不是在达不到目的就反目,而是思索自己真的做得对吗?
总之,不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