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3.17
今天阅读《理想课堂的三重境界》的第二章内容。
新教育实验研究认为,课堂可以从教学活动基本框架的落实、知识理解抵达的深度、主客体之间及主体间的对话质量这三个层次来考查其成败;在这三个层次上的优化,恶意谓之理想课堂的三重境界。
第一重境界:落实有效教学框架
第二重境界:发觉知识的内在魅力
第三重境界:知识、生活与生命的共鸣
如果说第二重境界强调的是学习过程的”思“,即知性的学习的话,那么第三重境界就是强调学习过程中的”诗“。即从存在意义的角度来理解课堂,要求课堂。诗的课堂,就是师生生命因为通过对一个有意义的伟大文本的聆听,进而产生深刻的共鸣或者争鸣,在课堂上涌现出生命中最酣畅淋漓的时刻。这正是需要我们漫长的修炼才能求索到的理想境界。
第三重境界,我们可以把学习视为一个同时展开的三重对话:人与知识的对话;人与他者的对话;人与自己的对话(反思性的,历史性的,生长性的)
教师参与伟大事物之知识魅力重现的过程,还不能仅仅停留于“促进有效学习”这个角度来认识。我们还应该认识到,教师的教育生命本身也是目的,而不仅仅是手段。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的主体,不仅仅是学生,也理所当然地包括教师在内。对一个教师而言,其生命最宝贵的时光大都投入到学校教育中,而其中心,就是课堂教学。如果在课堂上,一个教师的生命不能发光,一个教师的自身魅力不能展现,那么他不仅没有给学生追求真理做出应有榜样,而且更为遗憾的是,他自己的生命也将暗淡地度过。
要改变现有的课堂教学中常见的见书不见人,人围着书转的局面,必须研究影响课堂教学师生状态的众多因素,研究课堂教学中师生活动的全部丰富性,研究如何开发课堂教学的生命潜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