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年前的夏天,我们开着车上山,走到半山腰,我们的车被挺到路边,随后,我们爬了附近的梯子,走了进去。
沿着树林里的小路,便有一座瀑布映入眼帘。那瀑布,飞流直下,流进了池里,接着受到推力的作用,又慢慢地沿着小溪流下。我们走进看了看,那水是那样澄澈,身上便感到一股清凉,这像是在诱惑着我们脱下衣服下去戏耍一番。果然,拖着游泳圈的我们,禁不住这样的诱惑,脱下了衣服,下去戏耍了。
“哇,这水是多么干净,多么清凉啊!”一个同行的人说道。
“是啊,这水是真的干净,真的清凉!”
就这样,我们便享受在这清澈的泉水中。我们用身上的燥热,换来了泉水的清凉;我们用身上的体液,换来了泉水的清澈。
于是,清凉的泉水,不经意间升了几个温度;清澈的泉水,不经意间肮脏了几分。想到这里,我不禁感到有些悲哀。
戏耍完后,我们上了岸,擦干身子,穿上衣服就原路返回了。在下山的路上,我看着那看着清澈的溪流,脑中便有了这么一个念想:“如果我们没有下去戏耍,那这些水是否还会保持它原本的清澈?”
在家里,水除了给我们饮用外,还可以帮我们洗东西。我们洗手时,需要打开水龙头,用水冲掉手上的污渍,随后,那带有污渍的水便随着水管流下了;我们洗碗时,我们需要打一盆水,然后把餐具放进盆里,让餐具上的油污流到那一盆水里以让餐具重回洁净,当洗完碗时,那一盆被染了油污的水便随着水管流走了。
水龙头出的水,源自于水管,水管里的水,源自于水库,而水库里的水,便源自于山上。
山泉水,本是清澈的,可当它经过水库,流进水管,进入各家,被人们一用,便成了污水。
再清澈的水,也总要变浑浊。
因此,如果我们当初没有在那山上洗澡,那山泉水,亦总会被别人利用,成为污水。
曾经在手机上刷到以前一位老师的朋友圈,上面放的是她那上幼儿园的女儿与朋友们一起玩耍的照片。在出门时,她的女儿早就跟她说:“妈妈,我真的好想见到那些朋友们啊。”当她的女儿见到那些朋友们时,他们几个便玩得不亦乐乎了。那位老师看到这样的情景,便在文案中说道:“小孩子友谊之间的纯真是多么美好。”
面对水,我们向往清澈,面对人,我们向往纯真。
但是,孩童犹如泉水,在流入各家之后,总要被人们利用一番,在上面添上肮脏的东西,最后成为浑浊的那一个。再纯洁的孩童,他总要面临生活的困难,现实的骨感,然后在内心中自我消化,渐渐地,那个孩童就变得不纯洁了。
有人说,一个人成熟的标志,一个是读书,另一个是社会经验。总的来说,就是看一个人能够见多少世面。
于是,人总是要走向成熟的。由于我们社会经验的积累,由于我们看到了许多骨感的东西,渐渐地,我们不再像以前那样活泼,渐渐地,我们不再像以前那样快乐。于是,我们渐渐地变得拘束,谨慎。
当我们看到中奖信息时,无知的我们便感到非常高兴,于是点开了链接,才发现,那原来是骗人的;当我们遇到苦难时,有人忽然间伸出了援手,我们便会感激不已,以为自己找到了依靠,却不知,我们早已被陷进他设的局里,被他利用,最终达到目的时,便丢下我们远走高飞了。
我们曾以为的美好的世界,其实在一次又一次地给你打击,让我们痛苦,让我们抑郁,最终,我们选择了不必对这世界抱有多大希望。
于是,我们便用另一种眼光看世界,这种眼光,是冷冷的,是怀有恶意的。我们亦用另一种心态来看待世界,这种心态,是灰暗的,看待事物时,时不时带着几分怀疑与猜忌。
前一段时间曾经在微信上刷到这么一句话:“当我们成熟了,我们会开始怀疑身边的亲朋好友,怀疑他们触犯自己的利益,怀疑他们出卖自己。”尽管那些亲朋好友没有那种心思,可是人们却还是不经意间要怀疑与猜忌,去提防,这是一件极其可怕的事情,亦是人世间的无奈。造成这样的心理,只因我们看到骨感的东西,太多了。
成熟的人心理上追求纯真的友谊,追求美好的东西,可在行动上却不仅对人乃至亲朋好友有所怀疑与猜忌,做事情时,总是要搞点小算计。尽管这是他们不愿意做的,可是这些行动却不经意间在他们身上出现,让其他人不敢靠近。这,便是一件让人感到可怕的事情,亦是人世间的无奈。
所谓纯真,在成年人看来,已是一件奢侈品了。
但是好在,再浑浊的污水,经过大自然的冲洗,亦会变回从前的澄澈,再污浊的内心,亦会经过时间的冲淡,变回从前的纯洁。
翻开摘抄本,忽然看见拉布叶说的一句话:
“我们承受所有不幸皆因我们无法独处。”
在叔本华看来,人之所以会烦恼,永远离不开人际关系的影响。现实的骨感皆由人类所为,现实的骨感之所以能给我们重大的打击,其根本原因是我们与人有所交往。因此,伯纳丁·德·圣皮埃尔说过这么一句话:
“贫乏的食物是一种健康,贫乏的社交是一种宁静,节制与人交往会使我们心灵平静。”
因此,唯有将自己身置于孤独之中,才能让自己的内心保持一种宁静,才能让现实的骨感不会给予我们内心巨大的波动。
然而,将自己身置于孤独之中,并不是将自己封闭,而是为了让自己跟别人包括亲朋好友保持一种适当的距离,不让自己被别人所影响。将自己身置于孤独之中,是让自己变得更加充实,以至于让自己的生活变得丰富多彩。这就印证了周国平先生说的一句话:
“人生因孤独而丰盛。”
因此,将自己身置于孤独之中,是为了让自己能够做更多自己喜欢的并且有意义的事情,以不至于将自己的时间浪费在对别人不必要的关注与猜忌上。
但是,将自己身置于孤独之中,并不是让自己用冷漠的眼光,灰暗的心态去看待世间万物。这就像林清玄先生在《一只毛虫的圆满》中说的一句话:
“因缘的究竟是渺不可知的,圆满的结局也杳不可知,但人不能因此而失去因缘成就、圆满实现的心愿。”
因此,我们还是要用乐观的心态去看待生活,要对生活有所追求。
林清玄在《心的影子》里,写下这么一句话:
“心水如果澄澈,什么山水花树在上面都是美丽的,心水如果浑浊,再美丽的花照在上面也只是污秽的东西。”
如果你用善意的眼光去看待世界,那么你所看到的,便是美好的东西,即使你看到了不好的东西,但是你心态良好,亦能想到这不好的东西背后的美好。相反,如果你用恶意的眼光去看待世界,那么你所看到的,便是不好的东西,就算你看到了美好的东西,你心态不好,你亦会去揣测,去猜忌,去怀疑,亦能想到这美好的东西背后的不好。
因此,所谓成熟,不是单单地去见什么很多世面,去看见什么很多现实的骨感,而是在你看到了现实的骨感,甚至是遭受了现实给予你各种打击之后,你仍然能用乐观的心态,善意的眼光去看待世界。这,便是一种自我超脱的境界。
所以,让我们从现实骨感给我们的痛苦中跳出来,光明自己的内心,去重新看待这个世界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