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语文课程2017下•水浒传课程】林冲(绿雨竹)
提交人:绿雨竹
邮箱:648382607@qq.com
【文本解读】
哥哥啊!不可轻动啊!
这个“哥哥”可不是张国荣哥哥,而是晁盖哥哥。
说“哥哥,不可轻动的人”的人叫宋江。年少时读《水浒传》,一听宋江这么叫,心里头就觉得温暖、幸福。但近日读来,却竟然不是这么一回事。宋江有个响彻江湖的外号叫“孝义黑三郞”。孝、义,但黑。晁盖就是被他“哥哥是山寨之主,不可轻动”的话给黑掉的。
晁盖是梁山老大,坐在正中间的第一把交椅上。宋江为水泊老二,只能侧边靠晁盖而坐。可是,刚一坐上,老大老二没变,椅子也没变,人也没变,但握权势的手却发生了变化。
在宋江没上梁山之前,晁盖是天王——托塔天王;宋江登上梁山后,晁盖没了塔也没了王。而只有一把叫“第一”的椅子,椅子上坐着一个叫“哥哥”的人。他坐累了就站起来,看看风景优美的梁山,又望望碧波荡漾的水泊,忍不住长吁短叹了一番。
他并不傻,知道自己坐久了就会成了庙里一尊泥塑像,这是他所不愿看到的。于是,他咬了咬牙,做出他人生中最后的一次决定——亲自率兵攻打曾头市。
晁盖去了,也回来了,但自此之后,梁山中再也没有一个叫“晁盖哥哥”的人了,连石碣上都没有他的名字,甚至都不属于108单将中的一员。
其实,晁盖一遇到宋江之后,他就已经死了,之所以还活着,只是他的肉身还没有消亡而已。而曾头市史文恭的那支毒箭射中的是他的肉身,消解了他的身体,注销了他的名字。人早已不在了,徒留其名其身又有何用?
一个被江湖好汉称为“托塔天王”的人缘何会落到如此悲惨的境地?
晁盖是山东郓城县东溪村人,为村保正,故名“晁保正”。因把西溪村的镇鬼之青石宝塔独自夺来放在东溪村,人又称其为“托塔天王”。他独霸村坊,闻名于江湖。“平生仗义疏财,专爱结识天下好汉”,不计得失。
他是村里的保正,做的是维护村里的利益之事,“正”体现了他的“义”气——但这样的“正义”只局限于他的东溪村,眼界比较窄小。而“托塔天王”正是他“正义”的体现,这里有他的力量和霸气,不过这种力气只龟缩于一个小范围内。
正是这样,这个“正”便束缚住了他,使他的力量和霸气无法像水泊的水滔滔之涌来。
他初救“赤发鬼”刘唐(夺镇鬼之塔又救鬼,可晁盖却不“鬼”),并与之同“人生苦短”的三阮、“加亮先生”吴用、公孙胜七星结义。智取杨志护送梁中书为其岳父蔡京庆贺生辰而搜刮而来的不义之财,但没想到东窗事发,亏得宋江通报,才得以逃脱。
晁盖本来对宋江的到来是有点忐忑不安的,“有多少人随后着” ?在见宋江果是来救自己时,就感动不已,把所有的事情和盘托出。在这里,他对宋江应该要有所隐瞒,生死关头,把事情说得如此清楚,总是有所欠妥,何况还涉及到别人。但很显然,晁盖做不到这一点。
在得知官府来捉拿他们一干人时,正常人的第一反应就是逃,晁盖也应该是这么想的,虽然宋江反复叮嘱他“三十六计,走为上策”,但他也不必把自己说的话都安在宋江身上,“却才宋押司也教我们走为上计”,唯宋首是瞻,长宋江之威风,短了自己的主见。两人一比,晁盖就矮了一截。而且他还唯恐世人不知,在梁山立足之后,又是写感谢信又是送金银财宝给宋江,这不仅把宋江置于不利之地,而且还弄得满城风雨,结果江湖豪杰皆知,晁盖之所以有今日之伟业皆是宋江一人之力所成。本来,他的所为体现了他的真诚感恩之情,但一不小心却把自己的形象矮化了。并不是说,不必感恩,而是说他所把握的时机和采取的方式都不是恰到好处。做为梁山的首领,晁盖头上的光环经此已褪色不少。他还是受“正”字之左右。
晁盖逃至梁山后受到王伦的款待,便天真的以为自己自此有了安身之地,他哪里知道王伦的心思,即便吴用提醒他要观其之颜色,他居然还问“观他颜色怎地”?全然没有一点敏锐之心,只以自己的性直去想人家也如他的“直”。这样的人当首领,能有多大的作为?
在经过吴用对王伦的“颜色”进行一番解读之后,晁盖才恍然大悟,同时也赞同吴用想利用林冲除掉王伦之计。可是晁盖在与林冲交谈之中只是闲话连篇,根本就没有触及到这一核心话题,哪怕连一丝一毫的暗示都没有,要不是吴用在旁支话,林冲又怎能明白他们的真切意图?那么,晁盖面临着关乎自己生死存亡的大问题时为何只字不提?是他不敢说?不对,他连蔡京的生辰冈都敢劫,此事于他而言又有何难。是他不好意思说?大有可能,面对这个与他往日无仇近日无冤的王伦,要杀之,难免有点犹豫。他还是被心中的“正”所纲住。
连吴用都能看出晁盖的“性直”,何况宋江。因此,在宋江入主梁山之后,他就处处被宋江抢着先机,处处落在下风。
在梁山排定坐位上,晁盖自然有很大的发言权,因为梁山是他一手拿下的,他坐上第一把交椅,无可厚非。但宋江一句话就把他给否定了,“休分功劳高下”,按对梁山的功劳来排排坐,此前又有谁能抵得过晁盖。宋江深明这一点,因此他不依此来争功论赏,以免陷入不明事理之议。但这不等于宋江就不觊觎这个第一,他并不急,他说“待日后出力多寡,那时另行定夺”。宋江前否后定,很符合他目前的处境,而且话儿说得滴水不漏,再加上他随从众多,深得人心,于是就落得个“此言极当”的赞同。晁盖一听,就再也没有言说了。晁盖是首领,他应该要说点什么,但他居然沉默了。虽然宋江对他有恩,可是这毕竟是关乎他自己在梁山中的地位,就这么轻易地把发言权拱手相让,他如何能站住脚跟?
宋江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往后只要梁山出兵攻城掠地,宋江只用一句话“哥哥是山寨之主,不可轻动,这个是兄弟的事”就把晁盖死死地摁在梁山里,寸步难出,而晁盖呢?竟然保持着沉默。宋江的每一次出征都胜多输少,而最为关键的是他每一次都带回一大批精兵良将,坐在他身边的人也越来越多,梁山的队伍规模也越发的壮大,这自然是好事。但于晁盖而言,他已处在极其不利的境地里,他被孤立了,被架空了。甚至可以说,在梁山的众多好汉眼里,晁盖已经不存在了,他已经死了。
但肉体依然还活着的晁盖,当然不甘心,他还想挣扎一番,以求突围。这次晁盖要去攻打曾头市,这次宋江再没有劝道“哥哥是山寨之主,不可轻动,这个是兄弟的事”了。甚至在山下为出征的队伍饯行时,军旗被风拦腰吹折,也只见吴用劝谏,而不见就在旁边的宋江影子。就在曾头市里,史文恭的那支药箭正射中晁盖的脸颊。曾头市,脸颊,头与脸,梁山首领晁盖的命运在冥冥之中似乎早已注定。
其实,晁盖即便在曾头市取得胜利,也无法改善他所处的环境,他的性直难以逃脱宋江的权术,他在遇见宋江的那一刻里,命运就已被改写——那就是死路一条。而攻打曾头市只不过是对他的命运做个清晰的交待而已。
晁盖死后,宋江就把“聚义厅”改换成他早已想好的“忠义堂”,并打出了“替天行道”的旗号。
晁盖行的是“聚义”之路,宋江走的是“忠义”之道。一字之异,却释放着“义”的能量之不同。
晁盖最早的“七星聚义”只是为了夺取梁中书的不义之财,夺取之后该如何打算,并没有进行一个长远的谋划,所以当接到宋江的密报后,晁盖他们就慌了,故此“聚”只是暂时性、临时性的(但不等于聚成后就散,而是打一枪换一个地方)。所以,“七星聚义”里安排阮家三兄弟也有这个意思。“立地太岁”意味着生,“活阎罗”表示着死,生与死之间就是人生苦短(“短命二郞”)。用阮小七的话说,就是“人生一世,草生一秋”,生命如草,一世只是一秋而已。因此要“论秤分金银,异样穿绸锦,成瓮吃酒,大块吃肉”,也好快活一生。就此,晁盖的“聚义厅”中的“聚义”脱离不了“七星聚义”里的“聚义”。在此“聚义”思想的领导下,梁山好汉注定只能当强盗,强盗不会有出路,他们一辈子只能活在黑暗中。
但宋江的“忠义堂”就有所不同了,它在“义”的基础上强调了“忠”,忠于“宋江”。这里的“宋江”不仅仅是指宋江本人,更是指以宋江为代表的思想路线。宋江曾对武松说过“如得朝廷招安……博得个封妻荫子,久后青史上留得一个好名,也不枉了为人一世”,宋江的骨子里就是“招安”,是为了回归朝廷,回归正统。他为了达到“招安”的目的,不得不压制晁盖(这并不排除他的私利),亲自率兵南征北战,不断招揽虎将熊兵,扩大梁山兵力,壮大水泊力量,为了是有朝一日在和朝廷谈判时具备更多、更大的筹码。因此,他打着“替天行道”的旗号更能深入梁山众多好汉之心,更能得到他们的响应。
跟着晁盖走,只能博个“今朝有酒今朝醉”,快活一生,但只会把强盗坐穿;但若跟着宋江跑,至少还有梦。有梦就有盼头,有了盼头,即便日子过得辛苦,那也充满着激情和力量。
这句“哥哥是山寨之主,不可轻动”的话中,一头坐着晁盖,另一头立着宋江,两头之间,是强盗与朝臣、黑暗与微光、现实与梦想地抗争。
【文本设计】
《晁盖》这一课主要分五个课时完成。
第一、二、三课时主要以大声朗读为主,读中释义,并概括内容:七星聚义、智取生辰冈、夺取梁山、勇救宋江和殒命曾头市。
第四、五课时以学生的讨论为主,问题如下:
(1)你喜欢晁盖的哪些方面?
(2)你对晁盖哪些做法感到厌恶?
(3)你对晁盖这个人有什么地方感到困惑?
(4)你对“哥哥是一寨之主,不可轻动”这句话是怎么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