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马宋老师在《营销笔记》里说:一个企业要做大,就要进入到规模足够大的市场里去。鱼缸里养不出鲸鱼,只有大海才可以。
但企业要做大,市场规模足够大只是必要条件,而不是充分条件。还要看市场分不分散。
2014年我开始创业的同时,有一个相熟的朋友开始做微商卖面膜。那时他们想找人策划营销,把我和搭档叫过去珠江新城的办公室谈合作。
2015是微商腾飞之年。朋友未必是看懂了微商的商业模式,也只是碰巧有契机,有资源走上这条路。
我那时也看不懂,甚至看不起这种靠发展“人头”为代理的生意。
如果我那时候看得清商业的本质是人,更多的人产生更多的成交机会。
如果我那时候看得清,产品能服务越多人的需求,这个生意的天花板就越高,我可能就会主动去跟他们做微商卖面膜。
以我在卖酒这件事情上投入的时间、精力和努力,我想我也有一定概率做只风口起飞的猪。
by the way,他赚到第一桶金后转型开发自己的护肤品品牌。现在左手法拉利,右手劳力士。
可是人生像一辆单向行驶的火车,拖着一车皮黄金,还是拖着一车皮垃圾,都会永远向前,没有如果可言。
相比葡萄酒行业,护肤品行业的市场规模更大。而且,护肤品的营销对渠道的依赖更小。
作为一个如此依赖渠道,渠道依赖人脉的行业,葡萄酒和茶叶一样,看似准入门槛很低,但其实并不是普通人可以直接上手的。
与面膜相比,葡萄酒不是生活必需品。产品能覆盖的人群数量也窄很多。而且葡萄酒的消费相对于目前的国民收入水平来说,并非是日常消费。
这样的行业特征,对一个没有原生人脉关系的草根素人来说,客户的积累和裂变难度会更高。
以我自己为例。当时要是做卖面膜我还能从身边的人着手去裂变,因为面膜是大部分女性都需要的,单价可承受,消费频次也较高。
但如果我以做葡萄酒零售为生,我会寸步难行。即便是今天情况依然是这样。
所以,如果你像我当初一样,并没有足够消费能力相匹配的人脉资源去开展业务,那么你真的要思考下,你要如何破圈发展下去?
与我而言,幸运的是,我通过自己掌握的语言技能和平台经验占位到了供应链中生产的这一端。
相比而言,越接近生产端,专业技术和技能的壁垒更高一点。在这一端虽然也需要积累客户资源,但对“原生社会关系”的依赖会低很多。
这让我能够扬长避短,不靠交际,不靠应酬,就可以谋得在葡萄酒行业的一份生存空间。
在初次创业失败后,我其实都还没有过对职业规划的深刻思考。但因为在真实的竞争中交过手,我后来已经懵懂的认识到:
我本人若想在葡萄酒行业里有足够的发展,一定要避开我原生人脉资源不足的弱势,而发挥我在专业技能上的优势。我一定要死死守住供应链源头这端(也就是生产商)的占位。
当然,找准位置并不足以让我能在这份事业上深耕和持续积累势能。我们近7年来在中国市场的持续进步也不只是某个单一因素在发挥作用。但这是从0到1的起点。
回望这12年在葡萄酒行业的职业生涯,其实是可以清晰地看得到哪些地方自己做得不够,哪些地方做对了,哪些地方是带着八分幸运,两分积累刚好抓住了行业发展的小趋势。
12年前我没有真正主动选择过这个行业,我也没有主动抓过职业的方向盘。无比幸运,无比感恩,12年后我可以清晰地看到脚下的路,我可以肯定地对文章标题的问题给出笃定的答案:
YES!and YES, I DO!
我思考过了。我非常适合!
到此,本主题下的三篇连载文章都已经写完。
这5000多字的长文其实是我自己的回顾和梳理。因为大胆猜想了下可能这个世界上也有像我一样在上下求索,找寻答案的人,所以我把自己的思考和经历分享出来,希望能给到有缘人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