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乡的清明每年故乡的清明,山还没绿,树刚发芽,热冷不定。据史料载,古代的清明是男女踏青说爱的节日。后来,清明逐渐演变成了祭祖上坟扫墓祭奠的日子。近几年,国家弘扬传统文化,清明放假,不但让清明赋寓了祭祀怀念的内容,还成为趁小假到附近乡村城镇,携家人短途游玩的良机。疫情后的第一个清明不约而至,想想仙逝多年的父母,决定乘清明假,带上孩子,一同给先人们上祖坟,让他们知道根在哪里……故乡在陕南腹地,荒山野岭,先人们归西后,后辈们都请阴阳先生找一块能让亡者睡安稳,后人们得到吉利荫庇的地方建茔。所以荒坟新墓,随处可见。老家把清明节祭祀先人们叫上坟。每年清明前几天,偏远荒凉的故土才有那么多的人不顾一切地前去亲临体验,一家人一族人带着拓印冥票和准备好的香蜡酒茶和荤素供品,在祭奠仪式结束后,斜趟在山坡,踏实地坐在黄土坡上、林荫树下,话旧情,忆过去,聊孩子,叙乡事。因为有先人可祭奠,同脉同根的人不时还有相聚的缘由。因为有先人可怀念,同祖同宗的人才能忙里偷闲地在一起聚首,解除隔阂,增进亲情。从我记事起,故乡人就有清明上坟的习惯,那时贫穷,政策也不提倡,上坟都很简单。祖上是从湖北黄岗浠水迁徙至此,拓荒垦植,散叶开枝,才繁衍生息了几十户的族亲。每至清明,父亲都会在节前,想方设法买几张大白纸,横叠竖折,裁成方方正正的纸钱;再买一瓶红墨水,取一个碟子,放一块棉花团,把墨水倒在上面,然后借邻家的印版(印冥币票子雕刻的模型),小心翼翼地去拓印,那份认真比什么都虔诚,比什么都严肃庄重。一切准备就绪,父亲悄悄地去阴阳先生跟前问个时辰,一般在天刚放亮,有时也有例外。端一个盘子,盘子中间放三柱香,一沓冥票,一杯清茶,一杯酒,再放一点馍或糕点什么的,前去村西头老坟院跪下烧纸祭奠。父亲那时已年过花甲,跪在坟院的拜台前的尘土中,烂布衣衫在晓风中吹得突兀乱颤。他先把三根香点燃,插在坟门口地坪上,再用手指画两个圈圈,父亲画的圈圈很圆,在圆圈的一侧,还要留一个小豁口,说是为了去世的亲人取钱方便。若不画圈,担心老实本分的先人拿不到钱,钱会被去世的强悍的游神野鬼抢走。烧完圈内的,父亲照例还在圈外烧几张,说是烧化给死去的左邻右舍的孤寡老人的。父亲说死人的世界和活人的世界一模一样,都有割舍不断的亲情和渊源,也有剪不断理还乱的因缘和牵拌……最后,父亲双手支撑地面,磕了三个响头。那种瞌法,额头贴着地面,虔躬的姿势,我没有见过几人能做的如父亲一样肃穆。小时,父亲领我上坟。现在,我在一堆被黄土、野草、山林掩埋的荒冢前上坟。这荒冢里睡着我的父亲,世界上我最亲的亲人。人生就是一幕戏剧的事情。一曲终了,一曲重奏。原是父亲带着我给爷爷奶奶们上坟,现在是我带着儿子、孙子给爷爷上坟。我的爷爷奶奶以上的亲人,从没有见过,只依稀听说,父亲的父亲是个饱肚子秀才,在南区曾是学问渊博,笔走龙蛇的儒生!而今爷爷的坟茔野草蓃蓃,寂寥突兀;五艳六色的清明吊象一首无言的诗歌,在微风中颂读咏唱。站在墓前虔诚恭敬地祭祀着逝去的亲人和先人祖辈时,心里充满慰籍和神圣,好象知道自己从哪里来,笃信在天国的祖辈们在感知我们的心灵、思念。听着长辈们那些湖广填川陕,金谷撒神洲的故事长大。知道我们的根在祖先在湖北浠水金谷山,咸丰年间的老祖宗为开疆拓土率一众德高望众的族亲来到陕西,百余年丁旺族兴,贤达脱颖。仕宦巨贾,学林俊颜层出不穷。冥冥中似乎祖宗在萌庇后人,才有这兴盛的时代。多年以后,我们也会回归那个世界,只是不知道我们的后人可否有我们一样对先人的留恋和思念。年少时曾强烈的认为我属于自己,不是别人的附属品,讨厌沉重的历史老黄历和沉旧的旧世界,对未来充满期待憧憬和渴望。如今面对人世生活,认真的工作,诚义待人,对家庭负责,那些引人入胜的未来世界已逐渐远去,而有关家族迁徙与兴衰的研究却引发莫大的兴趣。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要到哪里去。回到俗世,生活还要继续下去,还要在悲欢离合中前行,还要在顺逆平凹中奔突,还要在跌宕起伏中延续生活的故事,还要在每一年的清明祭拜过祖茔后望着五艳六色的清明吊,生发许多漫无际涯的联想。认知了清明,就懂得了人生!站到故乡祖先和亲人的坟前,才知道自己从何而来,将向何处!从哪来?静立茔冢默然,你便会追寻到这个答案。你来自父母,父母来自祖父母,祖祖辈辈,总会有根,总归有源。这就是融入血脉中的眷念,是我们的来处。父母在,人生尚有来处;父母去,人生只剩归途。生者寻根,叶落归根。有人烟处,必有血脉传承。难怪有人说,清明节就是中国的感恩节!清洁、清廉、清净,无非一个清白;明事、明礼、明法,无非一个明白!红尘滚滚、功名利禄,如果你过于执着、拿不起放不下,为权、为钱、为名、为情黯然神伤,不妨清明时分去扫墓。那里,自有另一种答案,让你心如止水、超然物外!“风雨梨花寒食过,几家坟上子孙来?难怪有人说,清明祭祖,彰显的是一种血脉的传承和责任。清明,更像一种精神!看来,清明不单是凭吊故祖寄托追思的节日,也是一道引发入世思索的命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