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是六一儿童节,翻开朋友圈,铺天盖地都是晒娃模式:有幼儿园表演节目的,有亲子活动的,有动物园游乐场畅游的,还有一家大小外出旅游的……精致的礼物,丰富的活动,每个孩子脸上都挂着开心的笑脸。
可这个世界上,并不是每个孩子都像朋友圈晒得那么幸福。
最近看了两部关于儿童的纪录片,一部叫《子非鱼》,很有意思的名字,摘自《孟子.秋水》里面惠子的一句名言:子非鱼,安知鱼之乐。说的就是不要用自己的眼光去随意评判别人。
很抨击心灵的一部片子,是关于在繁华大都市香港社会底层人民的生活纪实,以“鲜鱼行学校”佘伟豪为代表的5个孩子为主体,讲述了香港5个贫困家庭的故事,带给人们关于都市贫困的思考。
这群可爱的小学二年级班孩子或来自单亲家庭、移民家庭、中港结合家庭,父母或是打着收入甚微的杂工,或是靠着领政府综援过日子,一家子住在几平米的劏房里,生活都很拮据。孩子们连一张正式的学习桌都没有。伟豪的妈妈说很想送孩子去补习班,但是一个钟要100块,没钱给,超过100块的东西都不敢买;嘉琪的妈妈被女儿问到功课的时候,她不知道expensive应该怎么拼写。至泽的妈妈是内地人,每隔三个月就要回去续签签证,他就要安排寄住在别人家,对这种漂泊的生活,他已经习惯。
孩子们生活环境很艰苦,他们的思想很单纯很美好。乖巧聪明,懂事,学习好的伟豪是班里大家都喜欢的同学,但是他羡慕黄俊修的床比自己的大。而黄俊修也有自己的苦恼,他学习不好,作业不会做,放学后经常一个人去打游戏,同学仔都不喜欢他,他甚至对留级似乎也无动于衷,但却真实地可爱,真诚地用自己的方式对自己最好的朋友和最好的妈妈。至泽说到自己的爸爸妈妈,好像在说着别人家的故事,爸爸打妈妈他习以为常,觉得离家出走很好玩,他也想要学英文,想去哈佛读书,因为他相信校长说想去就可以去的。汝峰跟不上课程,姐姐有时会玩电脑,没有人教的话,就不太会,他相信自己读书是因为不是有钱人,有钱人是不用读书的。校长和老师到嘉琪家里家访的时候,小小的她眼睛里透露着成熟的自卑,她的爸爸年纪很大了,租的房子又窄又乱。校长说你学习中下,但是不要放弃读书,你长得那么漂亮就应该多读书,她懂事地点点头,或许为了摆脱家庭命运,她的出路也只有读书了。
这群孩子,他们生活在一个物欲纵横的世界大都市,但是他们的父母能给与的只是生命以及勉强的温饱,上着条件一般的公立学校。
他们在起跑线上已经落后别的孩子很多很多,要解决跨代贫穷只能靠他们自己的领悟。校长一直强调的要认真读书,通过穷富宴,想让孩子在穷富差距对比中努力读书改变命运,天堂鸟的“why,why not, how?”,听起来充满正能量,希望这群小学生能懂。
第二部纪录片叫《乡村幼儿园》,讲述的是一位只有初中文凭的农村中年妇女平晓荣在自家小院子建立起了一所私人幼儿园,从一开始连同自己孩子才三个人的家庭幼儿园,到最多有六十多个小朋友的小规模幼儿园。她一直努力地去给孩子们提供更好的环境。但是在农村,父母都是农民,一家有几个孩子,从小就是放养的状态,父母干农活,五岁的拉着两岁的,在泥土上打滚,能吃得饱穿得暖就很好了。不听话就棍子伺候,从没有了解过孩子的内心,尊重过孩子的想法。一个月300块的幼儿园费用很多家长觉得太贵了。
为了办好幼儿园,平晓荣到城市学习,她终于知道城里孩子跟农村孩子的差距在哪里了。不仅仅是物质生活的,更重要的是城市的父母尊重孩子,懂得跟他们沟通。学习归来,她召集了孩子家长开会,传达学习收获时,家长们的态度就是城里跟我们就是不一样的,我们农村能吃饱喝好就行,谈不了尊重。平晓荣说,我们的孩子跟城里的孩子比,为什么就会差呢?城里孩子有的我们要有,城里孩子没有的,我们也应该可以有……
是的,教育,是要从观念开始改变。
两部纪录片的小朋友都很天真可爱,但愿他们都能摆脱出生环境的束缚,加倍努力往前跑,早一点赶上赢在起跑线上的其他孩子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