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德礼(自我效能感)持续原创分享第243天
自我效能感是心理学家阿尔伯特·班杜拉提出的概念,是指一个人对自己是否有能力完成某一行为所进行的推测与判断。自我效能感与自信有紧密的联系。自我效能感是人们对自身能否利用所拥有的技能去完成某项工作行为的自信程度。
拥有高自我效能感的人,在追求一个目标时,会有坚定不移的信心,认为自己一定能实现这一目标。影响自我效能感的因素很多,最重要的是一个人的成败体验。
比如一个孩子做的事情,大人可能觉得看起来事情很小,但实际上,对于一个幼小的孩子来说,他要做的太多尝试都很重大,完成这些任务,要调动很多东西,比如头脑,身体和心志等。每完成一个他认为的重大尝试,都会让孩子感觉到“我自己行”,久而久之就帮助孩子形成了强大的自我效能感。如果父母溺爱孩子,什么事都帮助孩子去做,总是帮助孩子完成对他来说看似困难的事,这就意味着父母破坏了孩子的探索过程,破坏了孩子形成自我效能感的过程,最终在孩子脑中形成一个逻辑,——他能否做成一件事取决于大人的帮助。
所以让幼小的孩子独自探索,是一件无比重要的事情,虽然,在大人看来,孩子的天地很小,但在孩子看来,这就是他的整个世界,他先要在这个世界里证明自己的力量,而后才可能信心十足的在更大的世界去证明自己。
正所谓你剪断了我的翅膀,却怪我不会飞翔!
推而广之,在成人的世界也是一样,如果一个人总是被人照顾,那他就缺乏了做事的动力,他自己也享受不到做事带给他的快乐,他也就一步步丧失了成就感。他也就会一步步的感受到孤独,孤独带给他的总有一种想要逃离的冲动,他就在矛盾中呈现出两种绝然相反态度,一是想继续被照顾,一是非常想逃离照顾。
怎么办?
甘德礼2018年3月13日23.50于光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