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年后再次站在十字街,左边街角巷子里飘出一阵熟悉的香味,把我肚子里馋虫都勾出来了。
闻着香味一条线,来到街角慢慢靠近香味本体。是好久不见的老板,也好久没吃的车轮饼。看着老板用憨厚朴实的笑容,向我点头示意。我心领神会地说“老板,我要2个车轮饼,要海鲜酱,不加辣。”
“好嘞!稍等一下,等下一批给您做。”老板说着,手上的活一点都没有慢下来。
看着街角的巷子,人来人往熙熙攘攘,这个点正是中午下班的时间。很多路人上了一早的班早就饿了,这时闻到这香味,很难把持住不买一个垫垫肚子。
小摊前的人越来越多,把我从正中间挤到了摊子的角落。看着老板熟练刷油,再从盆里舀出一勺面糊,倒入九宫格圆形铁模具里。动作如蜻蜓点水一般轻盈快速,每一格量控制的很好,每格先倒一半的面糊。勺子在他手中运用的如此丝滑。
是不是跟我一样联想到,卖油翁的故事。手艺活能做精,必然是熟能生巧。这家街角的车轮饼,我2004年来到这里读高中就有了。老板每天固定时间9点钟,推着他的小三轮车,来到他固定的摊位,慢慢支棱起来开始摆摊。
思绪回来,在等面糊变凝固,老板马上打进鸡蛋,一个个鸡蛋液,排队破壳入锅。放好后老板拿一根筷子,快速搅拌一下,让蛋熟的快一点。
这时车轮饼滋滋冒油,香味开始新一轮飘散出来,老板开始放车轮饼的“灵魂”——榨菜和提前卤好的肉丝。一小勺满满的量,再刷上海鲜酱,喜欢吃辣一点的,再刷一点辣椒酱。这辣椒酱是老板自己做的,放一点就很辣但超好吃。中国式“小汉堡”就制作完成,看着他们车轮饼拿到手就打开袋子咬下去,我的喉咙不自觉的也跟着咽了一下口水。
下一锅马上就轮到我了,肚子也很争气的在这时“咕噜咕噜”响起来。知道马上有好吃的了,提前庆祝。
不到5分钟,“来,您2个车轮饼,海鲜酱,不加辣的好了,一共7元。”
我一边接车轮饼,一边手机扫码付钱。
退出拥挤的人群,看着袋子里冒着香气的车轮饼,提起袋子,不管不顾低头就是一口。滚烫,香脆的饼,在我嘴里跳起舞来“嘶哈~嘶哈~”烫的我嚼两口就咽下去。嘴里的余味就是鸡蛋和卤肉的香味。
下一口得矜持一点吹几口凉气再吃了。“吧唧,吧唧”心里很是满足,这都多少年了,还是那个味道,价格十年前是2元一个,现在3.5一个,10年间就涨1.5元。物美价廉,吃的人多是有原因的。
想想以前为这一口吃的,跟同学从学校偷溜出来,排队买街角的车轮饼,也是满满地回忆。
现在离开这里,我就很少吃在外头买车轮饼,一是没有这家的好吃,二是价格还比这家贵好几倍。
一家店时间开久了,吃的就不单单是好吃的味,还有承载着以前的记忆。
“谢谢老板,希望开的时间再久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