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城区好比是一个万花筒,信步闲逛,是非常舒适的。记得一位建筑师说过,适合人逛的街道,不能太宽,人在这边,能望见对面店招牌,从这边到那边,步行没有障碍,这样的街道,是适合人们逛街的。
照这样的标准,新城区的宽阔气派的街道,只适合行车,不适合行人。当然,新城区的商业都集中在城市综合体,那里面可以逛上一天,吃喝玩乐都有。
尽管年轻人大多搬去了新城,尽管这里租住户多,但老城区还是有温度的,那里的街角社会直观而显性。市井烟火,柴米油盐,有几十年还开着的老铺子。
现在城里最有温度的市井应该是这里了罢?我说的是县府路的西段。前面我写过,县府路是江城的长安街,那是指东段。以中山南路为界,东段是政府机关的公门景象,而一过与中山路交界的红绿灯,煌煌公门气立马切换成市井烟火气。
这里的建筑,还是保留着时光之手打磨的样子。两侧楼房都不高,路北居民楼的阳台还是水泥浇的镂花造型,这样的房子,应该是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或者更早,好就好在,这里没被涂脂抹粉地刷白过。
两侧的店面都是低低的,小小的,旧旧的,但又是热闹的。北侧东头第一家装修得有点小资,装了两个门,应该是家小吃店。其他的店,装门的很少,店就敞开着面对窄窄的街道。卖种子的店带卖肥药,几个中老年人在买。再过去有杂货店、水产店、肉店、水果店,店都简易。其中有一家卖煎饼的店,也是积年的老店,前些日子还成了网红,中午时分,老板娘在椅子上打盹。
南侧的店面,北向,有家蔬菜店夫妇两个在经营,店小品种倒不少,称重和结账只能在门外了,买了两根玉米,带壳的三块钱一斤,五块钱,回家一蒸,很是新鲜。
蔬菜店东侧,是一家烧饼店,下午四点多,几个孩子围在炉子边等他们的订单商品出炉,两天都是如此,这等待的时刻,应该是童年对美食的记忆了。
闻到香味,我也想买一个大饼来啃,只是手里提着刚买来的四两多河虾,得赶快回家烧熟,大饼下次再来吃吧。
这里还有一爿缝纫店,里面东西塞得满满的,老板娘坐在门口踩洋机,她也帮人修鞋钉纽扣。想着家里有双鞋的跟磨掉了,下次可以带来,修一下还能穿。
店面之间有弄堂,庆丰一弄,二弄,走进去很是纵深。一个弄口,有一块黑板报,居然还有用粉笔书写的健康教育宣传,落款是今年第九期,一笔流畅好字不知是哪一位热心的居民所为。
走到弄堂深处,有人高高地将衣物晾在道路上方,随风飘扬,上衣晾在中间,裤子晾在边上,这是老法头里有修养人的做法。小时候听太祖母教诲,晾衣服有讲究的,人们在上衣下面穿行,无伤大雅,如果叫人钻裤裆,那是不厚道的。注意的人,即使住在商品房里,晾衣服时也注意把裤子晾在两侧。
最西侧的弄堂,原来通向城中菜场,这个曾经城区最大的菜场,现在已拆迁,变成一片白地。凡是空了的地,一定会有勤劳的大爷大妈们开发成菜地,城中菜场的原址上,废墟与菜地共存。不知道这些拆白了的地,是做什么规划的,反正有一年种一年吧。
这条街上,还有信鸽协会的联络点,也有羽绒被的加工店。几位上了年纪的老人,坐在椅子上,看着来来往往的行人,看着交会都有点难的汽车,他们在想什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