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罐和铁罐》教学实录及反思
【教学目标】
1.能正确认读“懦、辩、耻、逝、殿、掘”6个二类字及“骄傲、傲慢”等19个词语,联系上下文、结合生活实际理解词语“傲慢、懦弱、奚落”。
2.能抓住句中描写人物神态或动作的关键词,感受到铁罐的“傲慢无礼”和陶罐的“谦虚”,从而有感情地朗读陶罐和铁罐之间的对话。
3.明白要正确对待自己和他人的道理。
【教学过程】
一、 导入新课
今天老师也请了两个朋友,你们瞧是谁呀?师出示陶罐和铁罐的图片。
师:哪个是陶罐,哪个是铁罐?最好根据图片上两个罐子的表情、神态来说。
生:左边的是铁罐,右边的是陶罐。
生:左边的是铁罐,右边的是陶罐,因为左边的罐子瞪大了眼睛很生气的样子,像文章中所写的铁罐,而右边的罐子微笑着,像文章中所写的陶罐。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一篇新的课文——陶罐和铁罐。 “罐”字左边是缶字旁,是古时一种瓦制的口小肚大的器皿,请大家举起右手跟老师一起写这个字,(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回忆课文,整体感 知。
1.师:回忆一下,陶罐和铁罐之间发生了什么事?
生1:复述课文
师:概括课文内容只需要说清谁、在哪里、做了什么事就行了。
生2:铁罐瞧不起陶罐,常常奚落他;陶罐跟他讲道理,可铁罐就是不理他,随着时间的流逝,宫殿倒塌了,王朝覆灭了,陶罐和铁罐被埋在厚厚的尘土中,后来,陶罐被挖出来,铁罐却无影无踪了。
2、师:孩子,这样就是文章的主要内容。那么铁罐究竟怎样奚落陶罐的,让我们一起到国王的御厨房里去看看吧!
三、学习课文
1、自读课文,思考:陶罐和铁罐分别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师:谁能说说,你从他们的对话中感受到了什么?
生:我觉得铁罐很傲慢,陶罐很谦虚
其实这是一对意思想相反的词。(板书)
师:现在就让我们也摇身一变,变成这两只罐子,读读他们的对话。看我们能不能读好铁罐的傲慢和陶罐的谦虚。(学生自由练读,师巡视)
出示:“你敢碰我吗?陶罐子?”
“不敢,铁罐兄弟。”
指名读,学生读的挺好。
师:听到朗朗的读书声,老师也想来试一试,大家听一听,是老师读的好,还是同学们读的好?
师读,正好把人物的语气读反。
生:老师读的不好,
师:那么应该怎么读呢?
生:应该根据这两句话前面的提示语来读,提示语中说铁罐是傲慢的,可老师读的不够傲慢。提示语中说陶罐是谦虚地回答,而老师却是傲慢地读。
师:对了,以后我们读书的时候一定要注意提示语,根据提示语来才能读好人物对话。(为了指导学生读好对话,我提醒学生关注提示语,从提示语入手,才能体会人物内心,读好人物对话。这样也为写作打下基础。)
生:男女对读
师:现在老师想采访一下:铁罐子,你为什么用这样傲慢的态度跟陶罐说话呀?(因为我很坚硬,陶罐很易碎)是呀,我们可以用一个词“坚硬“来概括。板:坚硬
师:是啊,用“铁质”的东西去碰“陶质”的东西是不费吹灰之力的,而“陶质”的东西去碰铁质的东西简直就是鸡蛋——碰石头,自不量力,也就是说铁罐抓住了陶罐的一个致命弱点——易碎。
板:易碎
师:想到这,铁罐就更加傲慢起来,现在谁能读好铁罐的话?
2、出示第二次对话,
“我就知道你不敢,懦弱的东西!”铁罐说,带着更加轻蔑的神气。
“我确实不敢碰你,但并不是懦弱。”陶罐争辩说,“我们生来就是盛东西的,并不是来互相碰撞的。说到盛东西,我不见得比你差。再说……”
(指名读铁罐子的话)
师:你想借助哪个提示语帮你读好这句话?(轻蔑)pan >?
师:什么叫轻蔑?
生:(站起来,头向上仰,眼睛向上瞟)看不起别人,这样就是轻蔑。师:你能带着轻蔑的神情再读读铁罐的话吗?(该生再读)
师:真不错,你简直就是一只傲慢的铁罐。
师:你真棒!你就读出了铁罐的傲慢。
师:孩子们,陶罐真得像铁罐说得那么懦弱吗?(不是)你从哪些句子中感受到的?(生读)
师:是呀,陶罐在为自己争辩呀!
师:面对铁罐子傲慢地发问,陶罐子怎么样回答?(指读)
师:你们认为,陶罐子说的有理吗?
生:有理。
师:可铁罐子却不这么认为,谁来读读铁罐子的话?
指名读。
师:你们从这句话中体会到这是一只怎样的铁罐子?
生:傲慢的,不讲理的铁罐子。
师:你们还注意了吗,上段中的一个标点符号,你又从中体会到会么来呢?
生:铁罐子非常没礼貌,人家话还没说完就把人家打断了。
师:的确是这样的。
师:请男生来当一回骄傲的铁罐,请女生当一回谦虚的陶罐。(男女生读)同学们的朗读,让我们仿佛真的看到了国王御厨里的那两只罐子。同学们之所以能读的这么好,是借助这些提示语的帮助。接下来,我们继续用这种方法学习课文。
3、师:出示第三次对话,大家能不能通过自己的朗读和体会,填上形容他们说话的语气或心情的提示语。生自由读想想可以加进什么提示语。
课件出示:
“何必这样说呢?”陶罐()地说“我们还是和睦相处吧,有什么可吵的呢!”
“和你在一起,我感到羞耻,你算什么东西!”铁罐()地说,“走着瞧吧,总有一天,我要把你碰成碎片!”
师:你想给哪句话加什么提示语?
A处:“何必这样说呢?”……
师:你想给加上什么提示语?
(不紧不慢,心平气和)
带着你的理解读读?
B.“和你在一起,我感到羞耻……”
生:(恼怒)
师提示:前边铁罐已经恼怒了,现在听人家说的越来越有理,更恼怒了,用什么词?
生:想说可又表达不清楚。
师:我送你一个词:火冒三丈。
师:你能通过朗读,把自己的感受表达出来吗?
生:读。(反思:在没有情感提示语的地方,引导学生补充提示语,使学生结合自己的理解进一步走进文本,走进角色。这些实践点的落实促成了学生语感的形成。但同时也发现,孩子们积累的词语是有限的,他们不会选择合适的词语表达心中想法,不如降低难度,出示一些词语,让学生从中选择。)
四、学剩余自然段
1、出示课件:默读剩余自然段,按课文内容填一填。
多年之后,陶罐依然那么( )、( )、( ),而铁罐( )了。
生预设:陶罐:朴素、美观、有价值, 铁罐:什么也没有了
2、铁罐到哪里去了呢?出示小资料:铁的氧化。
3、陶罐说了些什么,你从中体会到什么?
师:易碎的陶罐成为了古董,坚硬无比的铁罐却变得无影无踪。从这篇课文中我们懂得了一个什么道理?
生:不能光看到别人的短处,还要看到别人的长处。
(反思:在比较中让学生明白:在这里铁罐的可悲下场和陶罐不朽的价值形成了鲜明的对照。进一步让学生领悟;陶罐出土后,依然惦记着曾经对自己并不友好的铁罐,从中感受陶罐的善良之美。)
师:对呀,我们要正确看待自己和他人,因为人人都有优点也都有缺点。童话故事学完了,铁罐的结局让人感到悲哀,不过,我们可以把结尾改一下。
五、拓展延伸,创编故事。
1、出示课件:
很多年以后,受了伤的铁罐也被人挖出来了,他( )对陶罐说:
。
陶罐( )说: 。
学生填空。
2、创编故事:
师:同学们,你们认为这个故事是真的还是假的?
生:假的。
师:对,这是作者黄瑞云在看到出土文物时,发现铁罐子已经不能盛水了,而陶罐子还可以使用,才编出的一个故事。你们能不能反过来,编个故事,让铁罐子去奚落陶罐子,也表现文章所说明的道理呢?
教学反思:
课文内容简单易懂,生动有趣。教学中,我按照“品读——悟理——编创”的脉络,引导学生抓住陶罐和铁罐的对话,以及表现陶罐和铁罐说话时的不同神态、语气,体会他们的不同内心活动。
1、以朗读,促感悟
课文的第一部分主要写铁罐是怎样奚落陶罐的。为了让学生熟读精思,充分体现“以读为本”的思想,确保读书人人参与,在指导学生分角色朗读时,首先采取男、女生分组朗读竞赛,再次是师生品评。在指导朗读过程中,要求学生读出不同人物的感情。通过品读、比较、分析,让学生感悟:铁罐一次又一次傲慢无理,而陶罐虽然谦虚,但能据理力争。这样以读带悟,以悟促读,在读中体验、揣摩角色的性格特点,提高思想认识,为理解寓意作铺垫。做到了多感受,少分析,入情入境,进行角色体验,用读表达自己的体验和感受,使本堂阅读课成为学生一段难忘的经历。
2、以对比、悟品格
在品析人物对话时,采用对比的方法,让学生体会陶罐和铁罐不同品格。教学第二部分许多年过去了,陶罐和铁罐发生了什么变化呢?在比较中让学生明白:在这里铁罐的可悲下场和陶罐不朽的价值形成了鲜明的对照。进一步让学生领悟;陶罐出土后,依然惦记着曾经对自己并不友好的铁罐,从中感受陶罐的善良之美。
3、换角度,编故事
最后我设计的是用辩证的观点看问题,互换思维,并集体改编故事来赞扬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