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雍也》原文:
樊迟问知,子曰:“务民之义,敬鬼神而远之,可谓知矣。”
问仁,曰:“仁者先难而后获,可谓仁矣。”
智、仁、勇是夫子所谓的三达德。樊迟在这里问了两个,一个是问智,一个是问仁。
樊迟问孔夫子什么是智慧?夫子回答说务民之义。就是你做的事情是人民要做的事情,符合义的事情。
敬鬼神而远之,可谓知矣。我们尊敬鬼神,但你不要每天没事就去求神拜佛。
这句话就是告诉我们,作为一个人,先要做好人的事,不要做人之外的事,你作为一个人想要过好这一生,先做点人要做的事,而不要做神要做的事。
我们常说一句话天助之人,必先自助。有的人会说看破红尘了,我要去修行了,他其实不是真的想去修行,只是在这个世上混得一点都不如意,他是在逃避生活的种种困难。
而一个真正看破红尘的人他是已经把想要的一切都拿到手了,然后他觉得没什么意思,说我去修行吧。
但我们没有达到那个地步,所以想要自己这一生过得好的第一要务就是去做事,去做自己该做的事,而不是动不动就讲我要去修行了。
人生最好的修行就是做好自己手中的事,孝顺好你的父母、做好你的工作、养好你的孩子,活得像个人的样子,才对得起你来这一趟。
我们也会看到有些人去拜神求佛,而一个人如果经常去求佛,时间久了就会变得不做人事,变得神神叨叨,一遇到什么问题他不是想着怎么去解决,就会想着咱去烧烧香吧,去哪儿拜拜佛吧。把自己的问题转移在了鬼神之上,这其实蛮可悲的。
我们每个人都要学会为自己的人生负责任,遇到问题自己努力去解决它,老天冥冥之中也会帮助你。如果你躺在那儿说去拜拜神吧,我想没有谁会帮你的。
因为,天有天的道,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人们都在问什么是智慧?智慧就是做好自己该做的事,智慧是做好人事,而不是去求鬼神保佑。
儒家思想是教你如何做好一个人,而不是教你如何做好一个鬼神。
做人的第一要务就是去做事,你遇到问题你去做事你就解决它了,你去求神拜佛,不好意思你解决不了。
樊迟继续问,那什么是仁呢?
前面一句告诉我们要做好自己能力范围之内的事情,后面夫子又告诉我们,仁者先难而后获,可谓仁矣。 仁的人是先付出再收获,争着做难的事情,再要回报。先付出、后收获,先难后获,先别人、后自己。
这就是成功之道,这就是反人性的,如果成功是做简单的,那人人都会成功,成功就是先去做那些人人都不愿意做的,就是去做那些有点难度的事。
字面意思非常简单,但是做到非常难。
第一,先付出,后收获。
我们做任何事情,不管是种田、还是人际交往、还是做项目、还是求学,皆是如此。
但是先付出,没有几个人愿意,不是说为别人付出不愿意,有时候为自己付出也不愿意,也不愿意去做自己手中该做的那些事情。
为什么很多人的想法只停留在头脑上?因为行动是要付出代价的,因为行动是要去干活的,没有多少人愿意付出行动的代价。
只要谈先付出后收获,有的人第一个不愿意,为什么我先付出?我们先不要讲为别人付出,我们先为自己付出,要懂得一个道理,春耕、夏种、秋收、冬藏。
你春天种下去你还要施肥、除草、浇水,你要等,等的这个过程很难,但是只要你敢等,只要你持续地去做,你终会收获。很多人都死在了“等”这个环节,所有人都不愿意等,因为他想付出和收获在同一个环节。
不懂得先付出的人,注定一辈子命途多舛,难以有什么收获。
这个世界上为什么失败的人占大多数?因为大多数人都是索取者,什么都不愿意付出,甚至还想直接从别人那里拿点什么东西,还非常理直气壮。这个世界上,成功的人都是先付出代价的。
第二,先难后获。
争先恐后去做点难的事情,而不是去避让,有些人喜欢推卸责任让别人去做,是什么在成就你自己?不是你会的大家都会,而是遇到一个什么问题别人都解决不了,你去三下五除二就搞定了,因为你能做得了那些难的,所以你就站在了高峰。
人生所遇到的问题,是你成长的台阶,你解决了你就更上一层楼,你不解决把它推给别人,你就只能原地不动。难得东西会成就你,简单的东西注定简单。
那些超越别人的人,都是先咀嚼了生活的苦,然后才享受了成功的甜。如果你没有受过苦就想尝到甜,你就是违背了天道,违背了成功之道。
第三,先别人,后自己。
先别人,后自己,这怎么可能呢?我得先保护好我自己不受损失,这是我们大多数人的心态,想着自己先拿、多拿,别人后拿、少拿。这样的人只能当一个小人物,很难成为大人物、成为一个仁者。
先别人,后自己。别人才愿意和你长期玩下去,然后你才能长期获得利益,如果你先自己,后别人,你只能获得面前这一次利益,慢慢地别人就都离开了,你的路会越走越窄。
先难。难的是什么?难的是你去做,很多人都不愿意去做事。
每个人想让自己的人生过得好一点,就先从做事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