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丛林边上,它停下来了。我肯定它会转身对着我。它会看我。它会耷拉下耳朵。它会咆哮。它会以诸如此类的方式为我们之间的关系做一个总结。它没有这么做。它只是目不转睛的看着丛林。然后,理查德·帕克,我忍受折磨时的伴侣,激起我求生意志的可怕猛兽,向前走去,永远从我的生活中消失了。”
——《少年PI的奇幻漂流》
(一)
他是做房地产的,在业界也算小有名气。但他沉迷于美色,过着纸醉金迷的生活。妻子为此和他争吵不断,于是,他索性从家里搬了出来,住在酒店里。后来,该市的楼市崩盘,他的公司倒闭,还欠下了一屁股债。他去求妻子,希望她能跟娘家借钱,帮他还债。可是,却被妻子拒之门外。
后来,为了躲债,他只身一人到了云南的一个偏远小镇。
刚开始的时候,因为人生地不熟,他找不到事做,成天待在那间二十来平米的租室里。但是很快,他身上就没什么钱了,所以,他开始在周边转悠,希望能尽快找点事做。在他租室附近有一间理发店,店主是个三十岁左右的女人。他去剪过两次头发,女人挺热心,听说他在找事做,就主动提出帮他留心打听消息。
有一天,他从女人的店前经过,女人叫住了他。女人笑盈盈地告诉他,已经帮他找了事做。原来,女人的一远房亲戚是包工头,她知道他以前是做房地产的,觉得盖房子和房地产应该差不多,就把他引荐给了亲戚。亲戚为人爽快,一口就答应了。
他到工地上班以后,经常到了晚上才回租室。女人看他辛苦,偶尔会做了饭叫他一块吃。慢慢地,小镇上的人开始议论他们。
女人是小镇公认的大龄剩女,之前有谈过几次恋爱,但都无疾而终,所以,她成了小镇人茶余饭后的谈资。他的出现自然又勾起了人们更大的兴致。
后来,两人真的在一起了。虽然他的工作很辛苦,但能拿到的工钱并不多,很多时候是女人主动拿钱给他花。再后来,他退了租室,搬到女人的店里去住。女人每天做饭洗衣,尽心照顾着他的衣食起居。
一年之后,传出女人怀孕的消息。没过多久,女人的家人开始为他们筹办结婚的事宜。可是直到那天,两人到民政局登记结婚,到了门口,他才告诉女人他之前结过婚。消息马上在小镇上传开了,女人走到哪都被人指指点点。后来,不知道女人从什么地方找了个陌生男人和她去领了结婚证,但是,婚礼上的新郎却是他。
婚后不久,他们的女儿出生了。他答应女人会尽快回老家和原配妻子离婚,给她和孩子正名。
女儿快一岁的时候,他的原配妻子突然来找他,还带着他们7岁的儿子。妻子说,他欠下的债务她已经跟父亲借钱还清了。她的父亲还答应拿一笔钱出来给他做创业基金。妻子还说,儿子已经慢慢懂事,她不希望因为他们夫妻间的矛盾影响到孩子的成长,所以,她此行的目的就是要带他回家。
女人见他不说话,哭着央求他留下。他看着泪眼婆娑的女人,只说了一句话,“给我点时间处理这件事。”然后,女人紧拽着他的手松开了。他上了原配妻子的车,而女人则低泣着站在门口,怀里抱着熟睡的女儿。女人多么希望他能回过头来看她和女儿一眼,这样她就知道他一定还会回来的。可是,他径直上了车,根本没回头。
那是女人最后一次见到他。后来,女人的家人试图去找过他,可是,他们只知道他的老家在广州。茫茫人海根本无迹可寻。
女儿五岁的时候,有一天她哭着跑到女人面前。她泣不成声的向女人哭诉,“妈妈,小朋友们都说我是没有爸爸的野孩子······他们还说爸爸不要我了······妈妈,爸爸去哪里了?他为什么不要我······是因为我不乖吗?”
女人看着女儿那沾满泪水的小脸,心疼不已,她蹲下身把女儿拥入怀里,轻轻拍着她的背,给她讲了关于爸爸的事。
女人说,“傻孩子,你那么可爱乖巧,爸爸怎么会不喜欢你,不要你呢?爸爸真的很爱你的。你知道吗?在你还很小的时候,爸爸总喜欢把你抱在怀里,他也总能把你逗得咯咯直笑。”女儿停止了哭泣,扬起小脸疑惑的问女人,“可是,他现在为什么不和我们在一起呢?”女人,亲了亲女儿的小脸蛋,微笑着对她说,“因为爸爸有非常非常重要的事情要去做。他也舍不得离开你的,但是,有一个小哥哥比你更需要爸爸的照顾。他知道,我们的宝贝女儿最懂事了,你一定不会怪爸爸的,对吗?”女儿似懂非懂的点了点头,女人拉着女儿的小手接着说,“我们的宝贝不是还有妈妈吗?妈妈最爱小宝贝了。爸爸走的时候一直在叮嘱妈妈要照顾好我们的宝贝的,他说一定要让宝贝成为最快乐的小公主。可是,今天小宝贝不开心了,妈妈好难过。”说着女人假装要哭的样子,女儿连忙上前抱住女人,还在女人脸上亲了一下。她像个小大人一样安慰女人,“妈妈不要难过,我不哭了。妈妈,我爱你。我也爱爸爸。”女人伸手去挠女儿的痒痒,女儿“咯咯咯”的笑个不停。
(二)
加拿大作家扬·马特尔的小说《少年PI的奇幻漂流》讲述了一个神奇的故事。一印度动物园主带着家人及驯养的动物登上了一艘日本货船,他们准备移居加拿大。可是,不幸的是,在途中他们遭遇海难,货船沉没了。沉船之后有五个幸存者爬上了救生艇,即主人公——16岁的少年帕特尔,一只名为帕克的孟加拉虎,一只鬣狗,一只斑马和一只猩猩。起初,鬣狗杀食了斑马和猩猩。后来,帕克又吃了鬣狗。最后只剩帕特尔和帕克。奇妙的是,在人虎共处一小艇的情况下,他们竟能相安无事的在海上漂流了整整227天。最终他们漂到了大陆。
在读了这部小说之后,周国平写过一篇读后感言。在文中他提到了本文开头引用的那段话,他觉得这段话写得很精妙。他说,“其实,在作者笔下,帕克始终是一头猛兽,最后仍是如此,产生错觉的是我们(读者),当然还有帕特尔。他哭了,无法理解在经历了漫长而艰险的共患难之后,帕克怎么能如此无所谓地离他而去,甚至不回头看他一眼。”
当初女人看着他离开时的心情或许和帕特尔看着径直走向丛林的帕克一样。他们都不明白,为什么他/帕克可以离开得如此决绝。
在小说最后,当日本调查人员询问帕特尔事故发生的情况时,帕特尔说了两个版本的故事,一个即他和老虎的奇幻之旅,另一个是:当时生还的其实有四个人——他,母亲,厨师和水手。饥饿的厨师杀食了母亲和水手,最后,只有他活了下来。讲完两个故事之后,帕特尔问调查员更喜欢哪个版本。调查员回答,“有动物的故事更好。”
为什么?因为人们都知道,老虎和鬣狗是野兽,他们兽性难训,为了生存而互相残杀是可以理解的。但是,如果人为了活命而互相杀食,则是人性的泯灭,是绝大多数人无法接受的。所以,周国平最后说到,“在极端残酷的生存斗争中,人成了赤裸裸的动物。可是,上帝不喜欢这样,他把兽性的故事给了动物,而把人性的故事给了我们。”
我不知道女人有没有读过这部小说,但是,很显然她和上帝的意见一致。因为,她也选择了把人性的故事给了女儿的父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