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在酝酿书稿的新一章节写作,早上在视频号里听了两篇,觉得还不错,就顺势往下翻,这一下,一下子把自己带入信息泛滥的汪洋大海里。
乍一看,每一篇似乎都有可取之处,于是,我就像那个在海边捡拾贝壳的小菇凉,我拼命的收藏啊转发在自己的文件助手里。
一晃,一个小时过去了。我立即把自己抽离出来,思考,假如我自己就是一名年轻班主任,是不是有了这些铺天盖地的方法秘籍,我就会带班了呢?是不是越是被信息淹没,越是不知道前行的方向和路径了呢?因为面前处处是前人指的他们认为正确的道路,每个入口可能都不一样。你站在路口,到底哪个路口适合我?
再回到自身,我一下子开始反思自己写作本书的意义所在。那么多锦囊妙计已经在市面上了,我还有必要写作吗?我能超越吗?我的这本书的独特性在哪里?我是不是在制造文化垃圾?
对本书写作确实不是我自己真心实意希望写作的内容,因此动力原本不足。之所以接受了合同签订,又是因为确实年轻班主任面对的困境是很多,而自己时常不得不在这样的场合下分享,也是想借写作的机会更深度的让自己面对年轻人更为系统的思考问题整理问题和自己能考虑到的对策,拓展自己的思考广度和深度。这样于我,也就有了新的意义。
然而,今天早上,自己却不淡定了。还好,还能及时调整。还是那句话:
完成比完美更重要。写自己当前认为最重要的,有自己的立场,不求话题的周延。市面上有那么多书,你自己一本小书不可能完美和完整,那就写出自己感触最深的角度和话题,以一颗真诚的心,诚恳的态度去积极写作。于自己和于读者,都是一份交代,
好了,回顾至此,就打开文件夹,接着昨天的话题,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