杏花盛开时节,沿着弯曲的水泥路,在大山环绕之中,我们来到来了南山堡村,一个著名的塞北小山村,他就是著名战斗英雄——董存瑞烈士的故乡。
南山堡村地处张家口市怀来县存瑞镇,南距县城9.6公里,在这片贫瘠的土地上,生活着200多户人家,不过600多口人。村子分南北两块,北边是历史上的老村落,南边则是一排排新修建的平房。
南山堡村村委会地处村庄南部,虽然是个村庄,但办公环境十分宽敞,现代化的装修,信息化的办公设备让人耳目一新。村委会院里有两处特别的场馆,一个是南山堡村村史馆、一个是廉政教育展馆。紧邻村庄的是一个廉政文化广场,将钱权欲锁在制度的笼子里模型生动逼真。
连接新村与老村之间的,是一条崭新的水泥路,路的两边是长城形状的水泥护栏,每隔数十米就放置一个以仿绿植为背景的主题宣传画,有国防、廉政、价值观等方面内容。
经过一条小路,就来到了董存瑞故居,这是一个只有两间房屋的瓦房。董存瑞从小出生在一个贫困的农民家庭,房子自然十分局促哦。我们今天看到的故居实际是其父母居住的房子,而这已经是1967年翻盖的房子。那时董存瑞早已是家喻户晓的英雄,各级政府多方关爱,帮他的父母重建了房屋,如今老房唯一留下的就剩余门框了。想知道老房的样子,可以通过周边的房子遗迹想象得到,如今在故居周边还能看到不少断垣残壁,那是用土夯成的院墙、房墙,估计当时董家的房屋就是那个样子。
走进院子,打开董存瑞故居的主房,里面通过连着三间房屋,中正中摆着是他的各个时期的照片,一个房间是卧室,另一个放置杂物。烈士的遗像前摆放着黑白相间的假花,还能闻到一股浓重的香火味,让一副庄重肃穆的环境,让人心里难免沉重。不忍多停留,就走出房间。房间的正上方是悬挂着“董存瑞故居”的门匾,落款人“郅顺义”,那几个字看着歪歪扭扭,这个题字的是何许人物?原来他是董存瑞最亲密的战友,在董存瑞舍身炸碉堡的壮举中,陪同一起执行任务的就是他,这也就好理解了,虽然字体并不美观,甚至“瑞”字还是个别字,下方多画一道竖,依然不可动摇和替代。
走出董存瑞故居大门,又忍不住回头瞻仰,大门上刻着的红色对联格外耀眼,“发扬革命传统,争取更大光荣”,是对这个家庭最大的褒奖,也是向这个时代的号召。在门楼左右两边的墙上,还隐约看到几个大字,是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精神的浓缩,一边是“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另一边是“勤俭建国勤俭持家”,家国天下的情怀始终是国人最主流的价值观。
走离开存瑞故居,来到董存瑞烈士纪念馆,这个纪念馆依山而建,占地1320平方米,不足两亩地,走进大门,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个高大的董存瑞手托炸药包的塑像,他是这个场馆的灵魂。进入纪念馆大厅,白黑色调让气氛更加凝重,展厅内沿着董存瑞的一生,讲述着他那短暂而光辉的故事,从儿童团长、八路军战士、共产党员、革命烈士、英雄父母等等,一幅幅画书写着烈士英雄的一生。让我印象最深的有两张照片,一张是儿童期间的,经村支书老董介绍才知道,这是从日本人发的良民证中采集下来的;另一张是其参加八路军的军装照,看上去英姿飒爽、英气逼人。除了常规的照片展示,最让人耳目一新的是炸碉堡的声光模拟实景,虽然没有通电展示,但那炮火连天、英雄手举炸药包的形象已让人印象深刻。纪念馆的院里,还放置着党和国家领导人的题词,以及参观的照片,一个不足十九岁的青年,能够受到如此多的爱戴,实在让人明白,什么是黑暗中一闪而过的那道亮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