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大碗本名顾福宝。她伶牙俐齿讲话生动,据她说有一次买了块豆腐回家烧了七大碗,所以大家就送了她这个绰号。在那个吃不饱饭的岁月这三个字给人带来一种向往、一种希望、一种莫名的富足感。大家都爱死了这个绰号,从此忘记了她的真名。
七大碗出生于二十世纪二十年代末期的苏州市八坼镇乡下。她是老大,还有两个妹妹和一个最小的弟弟,弟弟是全家的重点保护对象。那时顾家在太湖边上有很多的土地,每天凌晨三点多钟七大碗就要起床做饭,然后跟长工们摇船到太湖里去劳动,她十五岁就成了家里的当家人。
那时顾家因为勤俭持家比当地村民要富裕,但是作为平民百姓,他们的劳动成果总是被居心不良的人所觊觎。太湖里的强盗眼红顾家的财富,找准了他们的软肋,每到年关岁尾,就寻个机会把弟弟绑去做人质,然后等着家人用重金赎回,号称“请财神”。因此顾家过年总是比别人家多一个仪式,那就是要准备好大把的铜鈿银子,保住儿子的性命。
七大碗长大后把娘家精打细算、勤俭节约的作风一起带到了夫家,“七大碗”这个绰号正好说明了她的聪明才智。她生养了七个孩子,一家九张嘴,一小块豆腐怎么吃呢?那就加咸菜一起烧,酸溜溜的口味好又有营养。豆腐是要用钱买的,而咸菜是用自家的菜做的,多放点也是可以的,所以一块豆腐做成了七大碗,确保每一个人都能吃到。这也是她的七个孩子个个都能养的活、养的健康聪明的原因。
孩子们除了老大有名字,其他的就按照阿二、阿三、阿四、阿五、阿六的顺序编号,最小的女孩叫阿妹。因为夫家穷孩子又多,除了阿妹,其他孩子都没有怎么读书就帮家里一起干活了。凭着勤劳节俭精打细算,家境也还算可以。她白手起家,为儿子盖了东西南各三排宽大的砖瓦房,形成了一个T字形,远看像张开翅膀的大雁,三个儿子在大雁下都如期成立了自己的小家庭,过得和睦而踏实。
我妈是七个孩子中的阿三。她总是想象奶奶和外婆七大碗一起比赛种田的场景,比赛结果是三个奶奶都赶不上一个外婆。不管是在语言能力、反应能力和干活效率方面,外婆都要甩奶奶10086条街!所以妈妈跟爸爸吵架从来就是底气十足,每次爸爸都被妈妈吃瘪!
七大碗不仅是干农活的好手,也是一个体贴的妻子,总是细心地照顾好外公。外公脾气很大很古怪,动不动就瞪着两只牛眼骂人,谁都骂,骂老太婆骂舅舅骂小姨骂鸡鸭鹅。他还习惯做个甩手掌柜,一不高兴就骂骂咧咧地摇着一把蒲扇拍拍屁股走人,而且随着年纪越大越像个老顽童不让人省心。有一次他感冒发热医生要给他挂水,结果他一听哧溜就跑了,跑了老远了一边手摸着光头,一边得意地说,“嘿嘿,我不会逃脱吗?”气得外婆跟在后面骂“格只老棺材要作死呔!”我经常想,外公每天的怒气如果可以收集起来转化为动能,必定可以驱动外婆的小船自行跑上几里路,倒也省去了她摇橹的辛苦。
七大碗一生的目标就是想尽各种办法养活一家人,这种理念已经深入她的灵魂陪伴了她一生。即使儿女们都已经成家生活富足,她也还是不能与时俱进,还保持着她一贯省吃俭用的作风,如果有机会能占点小便宜她也是绝不放过的。
江南水多,鱼塘也多。夏天鱼儿因为缺氧,经常会浮出水面呼吸氧气,这个时候眼疾手快的人,用长柄的网兜照着鱼“唰”地一下就可以捞到。七大碗很擅长这个活儿,而且屡屡得手。
那天她刚捞了一个活蹦乱跳的大草鱼,正在兴头上准备再练一下手呢。看鱼塘的人发现了动静,立刻从草棚了追了出来,高声喊着“偷鱼”!七大碗提了鱼撒腿就跑,跑了好久回头看人家也没有再追上来了,才松了口气慢下来。路上遇到邻居她还抱怨,“格只狗×,小气唻,捞个死鱼阿弗肯格!喔唷,不发财格!”
即使在她六十五岁的时候,她还决定开拓创收渠道。她用积蓄买了一只小木船,置办了渔网虾笼等设施,每天天蒙蒙亮,就摇着她的小船到处张虾笼,等大家起床她都已经回来放鸡放鸭烧粥洗衣服了。下午四五点钟她再次摇着小船出去收网,虽然不像歌里唱的“晚上回来鱼满舱”,但是船舱里多多少少会有点鱼虾螺蛳,她就整理整理,把小的留下来给儿子家,像样一点的第二天拿到村里去卖掉。她风里来雨里去,没有什么可以阻止她出行的脚步,每次看到她摇着小船经过,人们总会嘀咕“鱼都被七大碗捉光了!”
七大碗的生活很单调,她不参与任何娱乐,也从不抱怨生活中的磨难,似乎她那一代人注定是来吃苦的。她唯一的信仰就是观音娘娘,她相信救苦救难的观音菩萨能拯救她,给她希望帮她度过难关。印象中,她最高兴的事情就是打扮的整整齐齐的,挎着竹篮子跟着去给观音娘娘烧香。她清清楚楚地记得观音娘娘的三个生日,总是隆重地筹备生日礼物,从来不会错过,但是她从来没有提起过自己是哪天的生日!
我妈一直坚信我遗传了外婆的聪明才智能说会道,复制了外公的牛眼睛和暴脾气,但是我小时候跟他们不太亲近。因为他们天天忙着做生活,还要帮着带四个孙子,感觉他们没空搭理我。而且他们家里实在没有什么好吃的,一点油水都捞不到,对我实在是没有什么吸引力,要知道小孩子是最坦诚的功利主义者。
慢慢长大了我才体会到外婆的不易,特别是工作以后,节假日我都要回去看看她。外婆总是悄悄地把存了很久的鸡蛋塞给我,或者把鸡窝里留的那只鸡捉给我,这已经是她能给我的最好的礼物。
外婆一辈子都没有怎么出过远门,九十年代末的南京之旅是她一生所到最远的地方,不管是在玄武湖、中山陵、夫子庙,还是我工作的大学校园,她都背着手一声不吭,每一个角落都仔仔细细地看,一切都觉得新鲜好奇,总感觉眼睛都看不过来,恨不得自己是三只眼的二郎神。在玄武湖看到观世音像的花灯时,她一下子激动得双手胸前合十就拜!
南京之旅开阔了眼界,增长了知识,也有了吹牛的资本。她反复关照我,“开年还要来格,铜鈿我自家来”。她回到老家逢人就描绘南京的美景,“好看唻,赛过看电影”;她说起观音娘娘眉开眼笑的,“观音娘娘漂亮唻,赛过真格!”也不知道她在哪里看过真的观音娘娘,反正忽悠的一帮老太太都要组团来南京旅游了!
但是,外婆想再游南京的愿望没有实现。她从南京回来后就感觉背痛病倒在床,想来她一辈子都辛苦劳作,腰酸背痛是常有的事,自己也没有当回事儿,熬一熬就过了,她是从来不进医院的。结果这次是熬不过去了,医生说回家吧,想吃什么就吃点吧,这就是最坏的结果!
寒假一放假我就回去看外婆。我走进里间,看到外婆躺在铺里痛苦地呻吟着,侧着的身子卷缩成了一团,被子下面的她像个孩子一样瘦小柔弱无力。我喊了一声外婆,她眼皮动了动,像蚊子似的勉强应了一声。昏黄的灯光下,我看到她枯树枝般的手放在青黑色凹陷的脸颊旁,像鸡爪似的只剩下了骨头,她已经没有了人样了。我不知道能做点什么,就把手伸进被窝想帮她按摩按摩小腿,结果只摸到了竹竿一样细的冰冷的骨头。我的眼泪再也忍不住了。观音娘娘啊,你能不能发点慈悲,救救那个始终爱你敬你的忠实信徒,哪怕减轻她一点点的痛苦!
这个曾经手巧得能做七大碗豆腐的人,现在连眼皮都抬不起来,仅仅靠输液和止痛药勉强维持生命体征,病痛正在快速地吞噬着她的生命。
大年初二早上空中飘着雪花,寒气透过肌肤直奔五脏六腑。外婆七大碗被病痛折磨得气如游丝,连哀嚎的力气都没有了,医生终于给她注射了杜冷丁。在家人的泪目中,七大碗在经过了三个多月的病痛折磨后,终于停止了哀嚎,获得了永久的安宁,她的生命停在了七十五岁。
自从外婆七大碗病重,外公就天天守着寸步不离。他直愣愣地看着外婆,一声不吭,不睡觉只是偶尔打个盹,醒来继续定定地看着她,生怕一不留神她就消失了。外婆去世后,外公就拒绝进食了。他嘴里唠唠叨叨,重复着“老太婆一辈子没有享福”。他惩罚自己,说“要饿煞伊”。在外婆离开两个月后,外公终于追随外婆去了。
外婆七大碗走了,那条小木船还经常出现在河道里,只是摇船的人已不再是原来那个人了!
偶尔她会出现在我的梦里,卷着裤腿,侧着上身,笑眯眯地摇着小木船,迎着晚霞一晃一晃地驶向远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