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名其妙地为了证实某一本推荐并借给别人的书到底好不好看,因为被对方告知很感谢这本书陪伴了她的孕期,我还没高兴完呢,她话锋一转说,完全提不起兴趣,甚至看不进去。这……难怪很感谢呢,因为助眠呀。
我很纳闷,难道是我记忆出错,或是剧慌书慌各种慌的机缘巧合之下被我无意间选中,稍有姿色就误以为还不错?于是挑灯又夜读了一遍,没错,比第一次花了两个晚上还甚,这次仅用了一晚,并且中途我还开小差逛了淘宝,不停上厕所,喝水,上厕所。
倒不是我觉得看不下去,是因为我知道今晚肯定会看完的。虽然这其中有一定的意气成分,但我发现我的记忆没有出错,我还是和当初看的时候一样,也看得津津有味,不知道是不是因为当初我看它的时候知道是散文题材所以打心眼也并不看好它,所以怀着普通的打发心情瞧瞧,买它也仅仅只是因为我喜欢这个只比我大三岁的青春小说家的书,她的书我就该全部看完才对。毕竟,自己买的哭着也要看完。
却发现可以看,看的进去,想看下去,这句话还写的挺好的……意外发现某些描述的感受好相似,也懂了原来她之前写的其他三本我也爱看的小说的主人公或者周边或多或少都有她自己的成长经历与影子,小说虽然都是假的,是虚构的,但我觉得能够让人记住并打动人的小说一定得是基于真情实感的描述,真情流露的胡扯也好过那种空洞的一大堆瞎掰。
所以,为什么会有喜欢不喜欢这个说法,喜欢难道不就是单纯指这个人,这件事打动你吗!说到哪了又……总之,就是又被她的文字打动了,被这些细小的故事和每一篇精道的解读感悟打动了。
为什么这么说,我之所以爱看青春题材的小说,就是因为他们往往会触发对过去经历的一些些回忆或是哪怕一闪而过的思索,我觉得这些就够了。为什么非得是那种看起来高级的体裁的载体才能让人受益良多,收获匪浅。只要能让人产生一点思考和共鸣那不就已经是极好的了。只要我觉得好就够了。
作者写她的成长背景和经历,老实说跟我八杆子打不着,甚至是我这辈子都不可能到达的高度,下辈子或许有可能。虽然她仅仅比我大三岁,并且人家写这本书时也才二十九岁,只是纪念自己三十岁之前的一些点滴。我三十岁在干嘛,我为什么写不出来。文字的奇妙就在于明明描述的背景明明跟你不一样,但感受是想通的,为什么有一种,哦……原来别人也是这么想的,真好笑,诸如此类。
例如,有一句写,飞机上的吃食,那种东西,在几岁孩子的眼中就是带着……“圣洁”的~光芒。我真的一下就get到了,因为我就是这种一模一样想的,作者是小时候没坐过飞机觉得小孩子眼中才这样觉得,可我的经历是直到大一的暑假才有幸坐了我人生中第一次飞机,那种感受,就跟我看到那句,飞机上的小面包都闪着圣洁的光芒。扑哧笑出了声音,原来不只我有过这种幼稚的想法,我还想加上一句,它,“无比可爱”,致小面包。
还有太多我觉得挺经典的语句,就不一一说了,太晚了。还有一点,作者在描写细节与人物刻画上面确实细致,例如:我们从光圈走进阴影,又从阴影走进光圈中。单看这句能联想到什么场景,我反正想了一下。这句话的上一句是,头顶上是昏黄的路灯,是不是突然觉得,啊~对~是哦~很形象是不是。我一下都能看到那个画面了,更别说你把这样的场景放到一对情侣中,一个人中,当然这里写的这个故事并不是描写男女的两人,但我觉得它放在不同场景都是合理的。
说好不一一列举,怎么……
总之我确实就喜欢这种通过朴实无华又略带些许文采的细致描写并勾勒出平凡生活的点滴,偶尔伴有小情绪小紧张小领悟之类的。好像我就是这样的人设。
此刻,睡意都没有了并伴有肾脏腺激素飙高缺氧带来的潮红脸,我抬头看了一下时间和字数觉得没头没脑莫名其妙的写了一千多字,就跟我起的题目一样,莫名其妙……初衷并不是想夸这本书真的多好多好,现在再回味起来,也不过如此罢,也并不值得跟被人说这本书有多好看多好看之类的。我还领悟了看这本书的一个前提是得把她别的三本小说都看完你才能会有那种~啊~原来~的感受,不然就是会觉得莫名其妙,但我还是依稀能在那些文字中窥探出并自以为是的给其他小说主人公及周边套了个真实定位。
总之,我还是觉得在我书单里面它是好看的,毫无疑问。甚至自恋到不想给不懂的人看。当然我也会觉得我当初划线的这种幼稚行为是有多么的幼稚,居然还有字,太可耻了,简直。但我看到划线部分还是会有一种小学老师批改作文的即视感,写的好……
最后假若可以和时空对话,我想发自肺腑地对还不懂写作文乐趣只知道硬凑字数瞎编故事为了写够那八百字心力交瘁心有余而力不足的学生时代的我说,如果你能看到现在此时仅仅是因为看了一本小说就能啰哩啰嗦这一大堆屁话的我,你到底是该欣慰呢还是欣慰呢?
我很好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