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心态之围:“三重门”(围绕市一中展开的自我理解)
老师: “结果决定了回望的态度”
在访谈一位已离职的市一中老师时,ta提到理解市一中时需要从结果入手。对于大部分师生而言,拥有好的结果或者将自己置于“好的”境地时比真正的体验更重要。
一方面,市一中是“好学生”、“好老师”的聚集地,在教育体系内部享有盛誉;另一方面,面对教育体系对成绩的强调,面对外部社会的期待和升学压力,即使老师们体会到教育过程中的僵化与死板,学生们经历着激烈的学习竞争和压力,也不得不用结果去说服自己正在经历奋斗或拼搏的阶段,难以主动摆脱。
学生: “我比实验班的还实验班”
访谈中有外市的准高一学生凭借自己优异的成绩考入了鄂尔多斯市一中,在谈到初中的就读体验时,他不断提到自己欣赏初中另外一位重点班班主任”严格“”井井有条“的教学风格,并表达自己作为普通班的学生,本身”比实验班还实验班“。
在一个要求高,竞争激烈的环境中,表现优异的同学会对自己的成绩和地位感到自豪,甚至自认为超越了同学和学校的预期,但与此同时,当面对外部环境变化的挑战,他们则可能感受到压力和不安,因此需要不断回望,努力寻找和确认自己的教育路径和自我价值,证明自己和大家同等优秀,宣告自己选择的模式意味着一种教育真相。
当然,每一位市一中同学可能都面临着不同的困境,自身的价值塑造和教育潮流迎面撞上,无论表示满足或不满,都意味着一种围困下的自保。
家长:“去了职高就废了”
在访谈到家长对于子女教育的理解时,有家长表达目前教育在朝向均衡向发展,但面对自己子女的教育情况时,该家长仍旧会透露出“去了职高孩子就废了”的教育焦虑。
这种矛盾心态代表了家长们面对当下多元教育价值的无所适从:他们在支持教育均衡发展的同时,依旧对孩子的未来感到焦虑,且并不认可职业学校自身的价值。教育与子女未来强挂钩,因此在面对教育选择时,优质学校强调成绩会让家长们感受到焦虑,外部社会对不同教育模式的评价和期待也会加强家长们的困境感。这种矛盾心理迫使大家陷入无尽的内卷现象中,与教育均衡发展产生张力,一定程度上导致了教育差距被拉大。
3、 总结
总体来说,市一中内外部的冲突心态主要体现在教育价值多元化与教育实践的单一化之间的矛盾上。这些心态和冲突反映了教育体系中不同利益相关者的复杂关系和互动,需要综合考虑才能找到更为全面和有效的解决方案。在对市一中的调研中,我们也同样发现老师、同学们在微观的层次与市一中的管理模式互动中有良好的尝试,比如有教师试图打造相对轻松的教学班级,也有领导层尝试通过多种活动激发学生主动性,让同学们“戴着镣铐跳舞”。但总体上而言,为了维持市一中的“教育神话”,为了满足康巴什区城市建设的需要,社会各主体都被深深卷入对当下教育环境的适应和思考中来,被围困感也可能会从教育蔓延至生活当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