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看日剧,看到日本人回家进门说:“我回来了”,家中人说:“您辛苦了”。
感觉很好笑,还和小伙伴装模作样的模仿,然后就笑成一团。
昨天回家进门,我是用钥匙开的门,
两个大活人在家里,娃在上网课,娃爸在电脑上办公。
我家的客厅是起居室形式,基本没有专门的会客区,
桌子电脑加书架区分出一家三口一人一个地盘,
一进门所有人在干嘛尽入眼底。
我进了门,没人理会我,像是什么都没有发生,
感到忽然有点落寞,
发现家里的迎宾主力小海盗送去宠物店洗澡不在家,
少了它欢迎的热情,我家暴露出了问题。
我觉得冷,温度不够,这不是踏入家门应感到的,
于是我开始刷存在感,自己吵吵,
“我回家了,你们都不理我”。
娃的背影纹丝不动,算了,人家在上课呢。
我凑到娃爸的附近沙发上继续抱怨:
”我回个家你们都没反应!“
娃爸瞄我一眼:”别闹,回就回来呗!”
此刻,我无限怀念小海盗,
它兴奋的喘气声,小爪子吧嗒吧嗒围着转,窜着高的要接近你
它温热的身体和活力,难怪越来越多的人喜欢养宠物。
我是不是有点矫情呢?
忽然想起日剧里被我调笑的回家仪式,我当年笑是觉得很多余,回就回来呗,又不是小孩子天天兴高采烈进门就咋呼。
“我回来了”“您辛苦了”,也许只是出于礼貌和习惯,却蕴含着暖人的温度。
进门打招呼,这是礼貌,不能因为是最亲密的家人就不讲礼貌。
好像我们常常会犯这样的错误,忽略身边人的感受,
或者觉得身边人天然就应该包容我所有的短处。
有人说,回家了就想歇着,家不是港湾吗?回家还得注意这那的累不累?
我觉得在外面的礼貌,笑脸迎人,是端着的,客气的是会累的。
在家里的礼貌是爱的表达,
爱一定有的,表达爱的习惯却不常有。
我没有矫情,我的不舒服,我的家人也会在某个时刻有同样状况。
我爱他们,我不希望他们不舒服,所以我要好好注意改善。
(不错,现在日更越写越多,坚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