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在我发起的「读写陪伴」社群里,与一位从事教育行业的小伙伴进行了一段简短互动,我们的交流围绕职业转型和心理学的学习,其中有一些观点,值得提炼出来与大家共勉。
1、关于副业还没开始赚钱,就已经想辞职了该怎么办?
在斜杠的时代,有份副业,已经不奇为怪了。然而,也给一部分带来了选择焦虑,比如,昨天在古典老师的社群中,看到了一个案例,大致是这样——
一位大西北五线小城的高速公路收费员,虽工作稳定但乏味,他利用业余时间考取健身教练证并兼职。然而,双重工作负担导致身心俱疲,影响表现。他考虑全职转型健身教练,却担忧市场不稳定影响收入,陷入两难抉择。
我跟这位小伙伴的观点不谋而合,在整体大环境不大乐观的情况下,先求稳为优先级,主业工作是财务收入的主要来源,一定要先稳住。
于此同时,再考虑如何把自己可控的业余时间专注于副业技能的精进,和单位小时收入的提升上。某一天,当你的副业单月最高收入和你的主业齐平,甚至继续上升的时候,就可以切换了。
这份副业,最好是你热爱且擅长的,它能驱动你的长期做下去,提升你的幸福感。
2、关于对心理学感兴趣的伙伴,如何开始学习?
聊到幸福感,这位伙伴分享了一段她阅读到的一本书《发现你的积极优势》,英文原版的书名更简单,就叫“TheHappiness Advantage”, 也就是“幸福优势”。
按照大多数人通常的认识,只有成功才能带来幸福。也就是,先要刻苦努力,提升自己,然后在激烈的竞争中杀出重围,成为赢家,最后才会允许自己享受一下成功的喜悦。
这本书的作者强调,别把幸福的感受留在最后,幸福本身就是一种优势,先有了积极的情绪,你才能真正发挥出潜力,成功也会来得水到渠成。
接着,聊到了我们共同的兴趣学科——心理学。过去几年,我观察到一种现象,身边的小伙伴都对心理学产生好奇(我也是其中一员),一部分小伙伴还积极投入心理学的学习中。
我认为,这是一种极好的现象。
心理学是一门研究人类心理现象及其影响下的精神功能和行为活动的科学。对于普通大众,学习一些心理学知识,最大的好处是可以自助,提升个人和家庭的生活品质。
然而,心理学毕竟是一门很大的学科,涉及知觉、认知、情绪、思维、人格、行为习惯、人际关系、社会关系等许多领域,同时也与日常生活的许多领域——家庭、教育、企业、社会等发生关联。
如果你对心理学,处在兴趣阶段,日常有几个学习方向可供参考:
1)可以从阅读一些心理学界大咖的书籍开始。选择当下自己感兴趣的,或者围绕困惑的问题去筛选书籍。
2)参加培训学习,学习心理咨询基础知识。我看过一些心理咨询师技能证的培训大纲,涵盖的学科领域也蛮广的,比如认知心理学、发展心理学、社会心理学、积极心理学...等等都有涉及,做为入门级的学习足够了。
3)或者看一些教科书(选一个感兴趣的细分学科),比如,我个人感兴趣的是积极心理学,这个领域比较前沿,也是一门专门研究如何提升幸福感的学科。
上文中提到的"发现你的积极优势",也是积极心理学研究里的核心要素。
关于积极心理学的深入讨论,由于篇幅问题,下回再来分享。
以上,供你参考,也祝你开启美好的一天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