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学时间》教学反思

本节课以"记录上学时间"为真实情境,开展时间计算与数据分析活动,现反思如下: 

成功之处: 

1. 真实情境驱动:学生记录自己从家到校的出发、到达时间,计算用时,85%能正确运用"结束时间-开始时间"的方法,理解"经过时间"的实际意义。 

2. 策略多样化:学生自主探索出三种计算方法——钟面数格子、分段计算(如"7:20-7:50算30分钟,再加10分钟")、列竖式借位,体现思维差异性。 

3. 数据意识萌芽:汇总全班上学时间后,学生能发现"大部分同学用时20-30分钟"等规律,初步感知数据分布。 

存在问题: 

1. 个别学生记录时间格式不规范(如"7点5分"未写成7:05); 

2. 比较不同同学上学时长时,未考虑出发时间差异的影响。 

改进方向: 

1. 增设"时间记录小贴士"微课,强化24时制书写规范; 

2. 设计"如果8:00要到,怎样安排时间不迟到"的推理任务,深化时间管理意识。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上课的时候,我引导学生说说活动准备,报告中这几个问题是依据教材中安排的,结果课堂交流的时候发现有些琐碎,还需要提炼...
    弘金地徐华阅读 257评论 0 0
  • 本节课是学习时间的活动课,利用学生熟悉的情境,在引入淘气的情境学习,记录一星期内的上学时间情况。然后根据时间...
    yt566242阅读 297评论 0 0
  • 研究人员发现,随着上学时间的推迟,青少年出勤率和成绩也有所提高 当西雅图公立学校宣布将在2016年秋季重新安排全区...
    wumingzhi111阅读 299评论 0 2
  • 前言: 本来在写一篇大院的文章,那是我从小长大的地方,一边写就一边问妈一些当时的事儿,妈的思维开阔发散得很...
    豆豆_c226阅读 1,472评论 0 3
  • 教育一直是一个很大的话题。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看法,无论专家学者或者普通百姓,都有自己的看法。我也只想说说我看...
    图书八折贱卖阅读 352评论 2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