务要日日知非,日日改过;一日不知非,即一日安于自是;一日无过可改,即一日无步可进。——《了凡四训》
今天是“改过”记录的第四十七天,我将记录108天,来验证会出什么效果。
曾经参加一个俱乐部,俱乐部也有管理层,当时自己担任一个干事,专门负责活动组织等方面,除了我这个,还有一个俱乐部总的负责人,和其他方面的干事。这个结构跟单位、公司等结构一样,第一把手,中层干部。我在这个俱乐部里做的就是一个中层干事。担任俱乐部干事的这段期间,自认为挺上心的,尽可能做好,也时常帮助其他干事做事。是业余时间参加的兴趣爱好,并不是真的职场,都是仅凭个人的心来做事,没有任何利益报酬,纯义务的。刚开始,大家都挺投入的,投入时间精力,但时间一长就开始转移方向,毕竟只是一个兴趣的东西。我当时正面临职场一些问题,这个俱乐部就成为我的一个桃花源,放空自己的地方,我投入大量的时间精力。在担任俱乐部干事这段时间里,我出现了很多的情绪问题。抱怨俱乐部总的负责人没有给予支持,觉得这位负责人不配担任这个总的负责人,能力不行;埋怨其他干事没有责任心,既然来参加俱乐部了,也答应承担相应责任,但是都只是走过场,没有用心去做等等。当时就想为什么其他人就不能像自己一样用心对待呢?同时也在心里看不起其他人,觉得他们不如自己。
现在回想起来,自己在俱乐部的发生的一切,就和自己在职场上发生的一切一模一样,完全是复制过来。以前没有觉察到这一点,现在回头细品,这真是一个模式的循环。职场上也是一个中层干部,也是兢兢业业做着自己的职位工作,也看不起领导的管理方式,也是遇到这样的心理,为什么我这么用心做,你们怎么就这么随意呢?于是活在埋怨的情绪中,为什么别人就不能像我一样认真负责呢?
如今我觉察到了自己站在道德至高点在评判他人,用自己来衡量他人,自以为是,认为自己才是最大的功臣,凭什么事情都是自己做,他们却也能享受成果,心里特别不平衡。
这样的心理背后究竟隐藏着什么样的需求?儿时受到男女不平等的待遇,父母重男轻女,因此对“公平”特别看重。在往后的人生中,我付出一份,别人也同样要付出一份,成为我的心理模式。特别讲究AA制,凭什么我多付出啊!因此,也造成自己不愿多付出,看到别人付出,自己才愿意付出一些,会衡量双方的付出程度,因此就特别斤斤计较,总之,隐藏的需求是什么?是爱,得到的“爱”不够。“缺爱”的心理阴影,就会在成长的路上幻化成各种各样的场景,在家里,在职场上,在业余生活上,不断地“轮回”出现。“缺爱”导致的一个行为就是“傲慢”,用这样的行为来掩饰自己内心的脆弱,用夸大的自我标榜来掩饰内心的伤害。
“抱怨不公平”“看不起他人,自以为是”“迷茫困惑,找不到真实的自己”“内外反差,内心脆弱,外表刚硬”等,这些不断在影响自己的言行,感觉自己目前的人生都是被裹挟在这些砌成的围墙里,不断吞噬自己。
要想获得不同的人生体验,就得改,从自身改起。不想改,懒得改,我这一生可能也就这样过了。但是,心有不甘,不想人生就这样定性了。要“改”,才有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