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新教育-02502070311-殷立成感悟

1.关键词:共同目的

正如书中所言,共同目的是对话启动因素。修复氛围的关键就是找到共同目的。有时候,即便对方说的观点你完全不认同,甚至是厌恶,但你却并不反感,可以耐心听完。之所以会这样,是因为你相信他本意是好的,关心你或你的目标。也就是说,因为你相信对方的意图,因此才会耐心接受令人不快的表达。

由此可见,关键对话会出错并不是因为对方不喜欢对话的内容,而是因为他们觉得对话内容(哪怕是以温和方式表现)表明你有不轨的意图。当对方感到你想伤害他们时,他们怎么可能有安全感呢?在这种心理作用下,你的每句话都会显得非常可疑,就连一句最平常的“早上好”也会被误解为讽刺或讥笑。

因此,安全感的第一个条件是共同目的。即是对话双方是朝着同一个方向努力的,感到你关心他们的目标、利益和价值。反之亦然,对方也能让你感到他们关注你的目标、利益和价值。

2.关键词:相互尊重

相互尊重是对话持续的重要因素。当人们感觉自己不被尊重时,任何对话都会戛然而止。用一个形象的比喻来说,尊重感就像空气,当它存在时,没有人会想到它。但是,当你把它拿走,人们脑袋里面想的就只有尊重。因此,一旦人们在对话中感到不受尊重,关于初始目的的讨论马上便会终止,取而代之的是他们出于自尊的高度防御。

在某些场合或是和某些人进行对话时,永远也没办法营造共同目的和互相尊重感。如果我们在开口之前必须和对方分享每一个目标,尊重对方性格中的每一个方面,这样的对话恐怕会以失败告终。

其实,我们需要做的只是想办法尊重对方最基本的人性。实际上,在对话中尊重感的丧失通常是因为我们认为对方和自己不同,是完全不一样的两种人。如果我们能把对方看成和自己差不多的人,这种感受便会自动消失。我们要做的不是为自己的行为找借口,而是努力理解对方,学会站在对方的角度看问题。

3.关键词:双重标准

受害者和大反派式想法的本质是对事实极不公平的歪曲,出现这些想法表明我们在情绪失控时对对话双方做出了双重标准的判断。当自己犯错时,我们会炮制受害者想法,表明自己的意图是单纯善良的,顶多是好心办坏事而已。

人是感性动物。在现实生活中,人们常常具有双重标准,对别人严苛而对自己宽容。同时,我们自己却一点都没注意。在这种时刻,我们更应该站在别人的角度上思考。学会换位思考,就能解决绝大部分关键对话的问题了。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我的眼睛望向窗外,一次次快速而过的是树影和微弱的灯光,陌生的一切却又很​熟悉,是时间改变...
    源来喜欢星星阅读 1,690评论 1 4
  • 自从我二哥分家后,日子仍在不咸不淡中度过,父亲依然整日劳作。但我明显感到父亲变得沉默了许多,特别在村民面前,总感觉...
    蓝天卫士_1阅读 3,715评论 13 27
  • microRNA又称miRNA,长度约为21-25nt,主要功能是RNA沉默和基因表达的转录后调控。这里我给大家介...
    生信family阅读 11,095评论 0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