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眼李笑来得到专栏已经更新四十四周了,如果不往回翻,大多数的概念并不能一下子就想起来。但说起来都是有印象的。当然,这远远不够。
看了看自己最近的留言逐渐也多了起来。想想能持续留言这件事情也是看了笑来老师不知道多少次,留言区多少人不断的鼓励才做到的。显然,往往确定有好处的小事,能持续做下去也是真的不容易。
每天二十分钟的时间终归是有的。只是不同于游戏的反馈机制来得及时,一天两天看不到效果,就很难在意。这一点是天性,那么每天留言就是做违反天性,但确定长期会有收益的事情了。这一点上,人与人之间还真是有差异的。
能说做就做,执行力爆棚的人,是值得尊敬的。
想了想,自己如果要持续留言,可以从以下两个方向着手:
1、确定长期价值。看留言区持续留言战友的文字质量的确是明显提升。毋庸置疑。确定了长期价值,就不要想太多了,每天去做就OK了,这正是用到“耐心”的作用。参考笑来老师鼓励一个月看一次股价。
2、即时反馈。如果长期价值不明显看到,那应该如何建立即时反馈,巩固效果,而不至于中断呢?
今天看到“娜你说说吧”在笑来专栏发表的个人成长记录贴。里边有很多金句。
留言是我践行活动的开始,他让我相信,对的事情,不要问太多为什么,想太多为什么,先干起来,答案会在你前行的过程中一点点浮现出来。
成长就是想到之后做到,不断去做更好。
人一旦行动起来了就没有那么多奢侈的烦恼和无病的呻吟了。
用比学重要,做比想重要。
做事就是这样,它是不断试错、调整、试错,调整的一个螺旋式上升的过程。【这里想起前两天听张君的课,画的一个图】
一个人做事 的态度和姿势是可以吸引别人,并形成个人品牌的。
我的理解是,对于有意图做的事情,要认真想一次,确定价值,但也一次就够了,确定好以后就不要再想了,剩下的都是执行层面的事情。
【那如何确定一次就能想明白呢?】
这里参考《麦肯锡入职培训第一课》中提到的“批判性思考的三个基本方法”。
1 明确目的是什么?
2 明确思考模式框架
3 不断发问(所以呢?为什么呢?)
如果中途经常想“我这么做好吗?”“好处多久能看到?”“如何继续坚持下去”不只是浪费精力,更是很难持续下去。这里,杨绛先生“最大的问题就是读书太少,想的太多”又浮现出来。Just do it.只要去做就好了。
以后关于专栏留言的再也不考虑了,能看到的结果是周围有人做的很好。所以,有本事只要先来一周的,再来一个月的。到时候可以再复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