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黛安娜·塔文纳是一名高中老师,是美国萨米特学校的创始人。萨米特学校的历史并不长,是2002年创办的,到今天在全美大概有15家分校,是一个非盈利的学校机构。
她的目标就是帮助每个学生不仅考上大学,还能幸福地生活,这个就是所谓的“准备”。
本书的核心:我们不能够放弃任何一个孩子,教育的目标就是让每一个孩子都能够获得人生的成功,并且能够快乐地拥有掌握幸福的能力。
听完这本书,我最大的收获是:基础教育太重要了。甚至说足以影响孩子的一生。
萨米特高中要求的是,我们要能够制作出很多基于现实生活的课题。就是孩子们学各种各样的东西,都是来自于你要解决你自己身边的问题,这个东西就是老师的新责任。
①PBL 让孩子有参与感的,基于项目制的学习方式。
②学会自主学习,最重要的三个关键词叫作:精通、自主和目标。
学院里有所有课程。就是可汗学院已经把什么物理、化学、数学、生物这些课都录好了,在那儿放着,又不要钱,我们要学,自己学就好了。这叫作自主。活到老学到老其实才是一个学校应该给到孩子的,最重要的内驱的东西。
千万不要小看孩子的学习能力,孩子一旦有了兴趣,有了自主学习的动力,他记住一个东西会变得更加容易。
怎么能够帮助一个孩子形成精通、自主和目标感呢?有这么几个能力。
第一个,SMART原则。
Specific,就是有特定的目标;Measurable,可衡量的;
A是可以实现的;R是Realistic,现实的;T是Timebound,有时间要求的。
每个月、每一周都要问孩子,你的目标是什么,你怎么样给自己设定一个符合SMART原则的目标。这是第一个,SMART原则。
第二个,随机应变。就是我这个部分学得不好,我决定再学一下;我这个地方很快学会了,我决定往下走,我要去学更多的东西。这是随机应变的特征。
第三个叫作寻求挑战。就是一个孩子不能够只学自己擅长的东西,只学自己会的东西,所以他们激励孩子说,你要给自己设定有挑战性的目标。你要能够不断地让自己学得更难一点。
第四个叫坚持不懈。学习不是一蹴而就的,你必须得能够忍耐,你必须得能够吃苦,你必须得能够反复地进行,你才能够坚持下去把它学会。
第五个能力叫直面挫折。就是这次没做好,这次不会,不要紧,直面挫折,下次再来。
第六个叫适时求助。适时求助就是,真的不会了,找人问。
③反思中学习和成长。
这个在学习上叫作“元认知”,你知道很多东西,那个叫作认知;你知道自己知道哪些东西,这个叫作元认知。如果你知道自己知道哪些东西,那么相应的,你也会知道自己不知道哪些东西,你对自己的认知,有一个边界的了解,这个叫作“元认知”。所以要培养孩子能够反思、能够知道自己该学习些什么东西、能够知道自己需要些什么,这个是非常重要的一件事。
④要帮助孩子去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利用《高绩效教练》的GROW模型
帮助孩子更深刻地去发掘自己的思想,让孩子去了解社会上各种各样的工作的一个过程。用提问的方法来帮助孩子建立和他人的人际关系,去探索自己的潜能。
“每个人都可以寻求属于自己的成功,我们的成功无需建立在牺牲他人的利益之上”
关于团队可以采用决策机制:把决策过程中的人分成了几个类型。
比如说一种人叫D,就是决定者,这种人是做决定的;然后另外一种人叫作V,V是什么呢?有否决权的人;然后还有一种人叫P,Proposal,可以提议案的人;第四种人叫输入者,Input,就是你可以做意见提供者;还有一种人叫作MBI,是被通知的那一方。做一个决策的时候,通常团队里边就这五种人。
复盘到这里,我印象最深刻的是有一门学科只有两个人学,老师们就会去跟学生做调查,去反思,总结出:让那些学会了的孩子,去给其他不会的孩子答疑,变成一个一个的互助小组。这样的话,学会的孩子就更有成就感,这几门课程的成绩大幅提高。
激发一个孩子学习能力的核心动力。不为了钻体制的漏洞而是让孩子们去发掘自己真正的兴趣:
让这些学生能够产生更多的体验,然后有更多的探索和追求,就是让孩子能够自行地设计很多学习方案。孩子可以参与到和老师的讨论当中来,让学生来主导他们这个课案的方向,这就是互动性的教学。
通用技能的培养:
1.领导力 2.团队合作能力 3.沟通技巧 4.解决问题的能力 5.口头表达能力 6.较强的职业道德 7.主动性 8.定量分析能力 9.灵活性/适应性10.专业技术能力11.人际交往能力 12.计算机能力13.注重细节的组织能力 14.开朗外向的性格15.战略规划能力、创造力、举止得体16.创业精神和敢于承担风险。
用倒推的方法,你要知道社会上需要哪些能力,然后我们要帮助孩子培养出来。
“第101下敲击”的概念。什么意思呢?比如说你敲一块石头,这是我们所说的“非线性”这件事情。一个石匠敲一块石头的时候,敲敲敲敲敲,可能前100下这个石头都没有被敲破。但是第101下,力道是一样的,那个石头就突然敲破了,打破了那个阈值。
Whatever It Takes“竭尽所能”
缩写叫WIT
现在社会如此多元化,我们要让一个孩子能够有幸福的能力,能够有照顾自己的能力,能够有追求自己梦想的精神和态度,就不存在必定失败的孩子。不要放弃任何一个孩子,是非常重要的一件事。
在此基础上,让他们至少准备三套方案。是要取得大学学位,还是只要完成相应的大学课程就可以?又或者选择抓住一些受继续教育之外的机会。如果选择了最后一种,学生个人的兴趣爱好和所掌握的技能能否成为助力。
学生要具体地描述自己下一步要做什么,要列时间表,做成本分析,并阐明该种选择适合自己的原因。
不仅仅是把孩子送上大学、拿到一个毕业证就算结束,他们让这孩子要畅想,如果上大学,怎么上;如果不上大学,怎么办?
怎么样去做出一个计划来,把你在高中所学到的做计划以及小组合作完成它的这种能力,运用到自己人生的规划上。
最后,每一个孩子至少带着三套不同的方案,走上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