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肉末茄子很好吃。
但是实话说,我对肉末茄子谈不上爱,我们最多只是普通朋友。
如果硬要说吃这么多次的原因是什么,大概是和爸妈在大学吃的第一顿就是这道菜吧,吃的时候总觉得有些熟悉感。
大学生活开启,寻找安金感是我适应的第一要事。于是我便在陌生的环境里找一些熟悉的东西增强“归属感”。于我而言,安全感的荻得,一来源于内心的树立,二来源于周围的接触。
宿舍离北食堂是最近的,只要走大概五分钟。第一次去食堂时,人最少的是向左的方向,点了份肉末茄子,和妈妈一起吃。茄子吸油,所以表面覆着一层油,肉末几乎看不见,发苦的青椒倒是切得很大块。饭浸在汤汁里,是褐色的。当时天气还热,走几步路就出了一身汗。
食堂的人很多,大多是和我一样的新生父母陪着孩子吃第一顿饭的。我们一家都不喜欢排队,于是选择了排队人最少的肉末茄子拌饭。
新的环境总会让我有不安感,于是在接下来的几天里,我都选择了这道拌饭作为我的午饭。在离窗口最近的地方找到座位,吃完,回宿舍。
一切都按部就班,并然有序地发生着。
我总有一种:“只要我待在我熟悉的圈子里”,就会顺利面对或解决生活中遇到的突发情况。大学实在是个太新鲜的地方,
熟悉的只有我的宿舍和北食堂一楼的肉末茄子。
于是,来学校的第四天,我居然有三天在吃肉末茄子。
这几顿是很被动的午饭。
说实话我真的不爱吃这道菜,所以第四天阿姨告诉我卖完时,心中居然有一丝庆幸。人不是很多,我去了北食堂三楼的民族餐厅。等了大概十几分钟,冒着热气的牛肉炒饭端上了桌。
和其他的炒饭相比,它没有多少油,很合我的胃口。多亏了牛肉炒饭,在第四天,我终于摆脱了茄子魔咒。
好吃,愉快地拍照发朋友圈!牛肉炒饭获得了新朋友的一致好评,有说吃出家乡味道的,有说口味可以再重一些的。我们的共同话题又多了一些。
有了一些和大家更熟悉的实感--我好像快要完整的出现在他们眼前。作为独立的个体,可能来自天南海北,但此刻都定位在南京的我们,联系深一分,陌生感就减一分。这种展露自己的时刻在消磨我的不安感。
和新认识的朋友讨论食堂里有什么好吃的,遂与其探索新鲜事物。对于迈出舒适圈这一过程,有朋友在身边总是底气足一些。当然也向他们推荐了我的白月光一—肉末茄子。
这些温暖的感觉温温柔柔地围绕我。对学校新地图的开辟,对距离较远的南食堂的开发,对于课堂的更加熟悉,好像真的已经开启我的大学生活了。
新环境总是不可避免的带来惶恐不安,沉下心来寻找一些些熟悉的、有安全感的事情对我非常有效。
适当向外拓展,再给自己一些出发的勇气。熟悉的事物累积再升华,或许会帮助我更快适应大学生活。
有时食想,要不要再去北一吃一顿肉末茄子呢?
还是算了,下次想吃的时候再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