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有个国际友人艾米丽,本以为跨国友谊会满是新奇与浪漫,可真正相处起来,文化差异带来的小摩擦,实在让人哭笑不得。
就拿吃饭来说,在中国,一家人围坐在一起,热热闹闹地共享一桌菜,用筷子夹菜是再平常不过的事。但艾米丽是刀叉的“忠实拥趸”。第一次来我家吃饭,面对满桌美味,她从包里掏出自己的刀叉就准备大快朵颐。夹不起花生米时,她急得眉头紧皱,最后索性直接上手抓,我爸妈都看呆了。我跟她解释在中国用筷子更方便,她却一脸困惑:“在我们那儿,餐具可不能混用,多不卫生啊。”我心里直犯嘀咕,您手抓就卫生啦?
日常交流也是状况不断。有一回我夸她:“你今天这打扮,简直美翻了!”她一脸茫然,还以为自己哪里出了洋相,赶忙问我是不是有什么不妥。我这才想起,她根本不懂“美翻了”这种夸张的中文表达。我耐心解释后,她似懂非懂地点点头。可下次我说“绝绝子”时,她又一头雾水了。
碰上节日,更是让人哭笑不得。春节时,我热情邀请她来家里过年。一家人正热热闹闹地贴春联、放鞭炮,她却被鞭炮声吓得不轻,还对着春联上的字满脸疑惑,完全不理解这些红红火火的东西有啥寓意。我跟她讲了好多春节的意义,她却小声嘟囔:“在我们那儿,过年可没这么吵吵闹闹的。”
虽说和艾米丽相处时会有这些让人无奈的小摩擦,但也正是这些差异,让我看到了不同文化碰撞的奇妙之处。每次吐槽完,我们还是会相视大笑,继续这份充满趣味的跨国友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