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国养猪第一股”雏鹰农牧发布公告称,拟出资1.35亿元,通过股权合作模式,对“沙县小吃”进行深度资源整合。消息一出,也算是在2016年的尾巴,给被“共享经济”噪了大半年的资本市场送上了一份不一样的“惊喜”。
其实早在今年年中,雏鹰农牧就发过与“沙县小吃”达成协议的公告,而这一次的公告除了进一步坐实了合作信息,也披露了更多的合作细节,其中涉及到的公司除了雏鹰农牧和沙县小吃集团,还有后立的沙县小吃餐饮连锁投资发展有限公司(雏鹰方通过增资认缴45%股权),以及作为媒介的微客得信息科技有限公司(雏鹰子公司)与沙县小吃共同投资设立沙县小吃传媒旅游文化有限公司,产业化布局看起来还是很多样化的。
沙县小吃的前世今生
作为中国三大餐饮巨头之首(另外两家是兰州拉面和重庆鸡公煲),沙县小吃发起于客家,因悠久的历史而被称为汉民族传统饮食的“活化石”。丰富多样的餐点选择也让“沙阳归来无小吃”的赞誉从“沙县小吃”真正形成产业品牌之前就广为人知。
至于沙县小吃是何时形成产业品牌的,很难得到考证,仿佛就是一夜之间开遍祖国各地。究其原因,不外乎民心所向。消费决定群众基础,尤其是在餐饮行业,消费越低群众基础就会越大,物美价廉的核心点还是在“廉”上,“美”不过是相对而言的比较级,沙县小吃自然不会比米其林餐厅好吃,但便宜管饱不难吃,就足够吸引人。
牌子响了,做的人就多了,店也就越开越多了,管理也就越来越难,质量也开始良莠不齐。沙县小吃最早的管理方式是创立了同行会,一个没有硬性规范的民间商会,餐品统一你说了不算,价格你说了不算,技术你说了不算,原材料控制等等就更没人搭理了。一直到现在,几乎每一家沙县小吃店里都会放置着一块“沙县小吃行业协会”的铜牌,但似乎每一家的味道又都不太一样。
漫漫产业化之路
集团化、产业化,沙县从十年前就开始尝试了,而关于沙县小吃集团,虽然成立了十年,但能查到的资料并不多,但值得注意的是,在全国6万多家沙县小吃门店中,沙县小吃有限公司的加盟店其实只有120家。
看起来就像是雏鹰农牧拿了一亿多砸一家只占市场份额0.2%甚至更低的创业公司。其实不然,雏鹰的心很大,他想做的是重塑整个沙县小吃的产业品牌,那200家店其实存不存在都不重要。可以说,雏鹰农牧想做的其实不是去缕顺沙县小吃的原有产业链,而是再造一条。
区别于国外快餐品牌,国内的品牌大多还是采用加盟挂牌的发展模式,例如豪大大、黄焖鸡、桥头排骨等,虽然这样的方法能很快促进规模扩张,但也会导致因为部分门店质量问题而砸了牌子的情况发生。而且,监管的不严,也很容易让加盟商学了你的技术转头就自立门户。雏鹰农牧之所以能博得关注,是因为他们选择了一套通过投入更大资金、时间、精力来更好控制整个产业链的模式,对于我们社群中也有意从事连锁餐饮或也想做一些品牌整合的朋友,先别急着对这两种模式做出选择,不妨先看看雏鹰如何去做,效果又如何。
至于雏鹰农牧接下来会如何具体实施,未来会发生什么,我们虽然还不知道,但不妨做出几点假设:
1.为了和沙县集团之外的沙县小吃形成区别,雏鹰农牧很有可能会进行大改造
2.这年头拿到高额投资的餐饮品牌,肯定逃不过去做O2O
3.如果沙县小吃的产业化没进展,加盟店铺就会成为雏鹰农牧产品的线下体验店
4.走麦当劳直营加特许经营的模式,赚高翻台率的利润和供应链的钱
5.“雏鹰沙县”与“传统沙县”势必有一场恶战。
如果你有不同看法,不妨给我们留言,如果你的看法得到最多人的点赞支持,我们会为你送上2017年的第一份“惊喜”哦。
更多精彩资讯搜索公众号【爱合伙】,聊聊创业那点事!
原文详情点击:1.35亿能否砸出沙县小吃的产业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