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过程:
一、导入
爱因斯坦说过:“阅读罗素的作品,是我一生中最愉快的事件之一。”阅读这篇随笔,也是令人愉快的。
二、相关资料
1. .伯特兰·罗素(1872-1970),英国著名哲学家、数学家,20世纪著名的思想家和社会活动家。为表彰他“捍卫人道主义思想和思想自由的多种多样、意义重大的作品”,1950年,被授予诺贝尔文学奖。
2. 罗素的散文简洁明快。他总是一下子就抓住问题的核心,然后再从从容容地把问题一层一层地展开,文章层次分明、结构严谨,同时又显得跌宕多姿,这实在值得擅长给文章穿衣戴帽的作者借鉴。
三、美词积累。
1.看课文:一起朗读,感知课文内容。
教师评价:有声音就可以实现对课文内容的一次又一次的覆盖。
2.字音字形
遏制 飓风 肆意 濒临 俯瞰
3.文中人物:
毕达哥拉斯:古希腊数学家、哲学家。主张万物皆数,将数看作先于事物并独立于事物的世界本原。
四、热身活动。
课文速度
据文阐释
用课文中的句子,解释题目“我为什么而活着”。
预设:
我为什么而活着
对爱情的渴望,对知识的追求,对人类苦难不可遏制的同情。
这就是我所寻求的,虽然它对人生似乎过于美好,然而最终我还是得到了它。
我以同样的热情寻求知识,我希望了解人的心灵。
爱情和知识,尽可能的把我引向云霄,但是同情心总把我带回尘世。
我渴望减轻这些不幸。
我觉得我活着值得。
五、第一次自读活动
课文默读
思路概括:本文开篇点题,用凝练的语言概括了作者一生的三大追求;然后分别展开,首先 ,接着 ,然后 ;最后对自己的一生进行总结,他认为自己这样活是值得的。
预设:
本文开篇点题,用凝练的语言概括了作者一生的三大追求;然后分别展开,首先阐释追求爱情是因为爱情可以给人带来喜悦,可以使人摆脱孤寂,可以让人领略人生最美好的境界,接着阐释知识可以增进人们对自然、对科学、对人类自身的了解,满足人类的求知欲,然后解释苦难也是促使他活下去的动力之一;最后对自己的一生进行总结,他认为自己这样活是值得的。
六、第二次自读活动。
课文朗读
美段细读
朗读课文第四段,欣赏其表达的美妙。
预设:
1.第一句的过渡作用。承接上文对爱情的追求、对知识的渴望,引起下文对苦难的同情。
2.妙在云霄与尘世的对比。
3.妙在对苦难的概括与描述。
4.妙在对“苦海”的照应。
5.妙在讲明白了渴望爱情、追求知识和同情苦难之间的关系。
七、第三次自读活动
佳句积累,
微文创写。
以“我觉得我活着值得”为题目,从文中找出三处句子,可以稍作修改,形成短文。
预设:
我觉得我活着值得
我所寻求的爱情,虽然它对人生似乎过于美好,然而我最终还是得到了它。
这方面我获得一些成就,然而并不多。但是我依然孜孜以求。
同情心总把我带回尘世,但是我无能为力,而且我自己也深受其害,但是我仍渴望减轻这些不幸。
八、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到的:
1.“解说标题”能够让我们把握文意。
2.“首先-接着-然后-最后”是一种非常实用而且让人思路非常清晰的概括文意的方法。
3.微文创写也是一种品析课文的方法。
九:布置作业:
阅读冰心的《谈生命》、张抗抗的《地下森林断想》、勃兰兑斯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