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天下午下班时,路过社区附近的蔬菜店,老远就又看见了大家在门外排队付款,再走近点一看,店里面也是乌压压的一片人在抢购各类蔬菜、日用品。一问,原来是居民听说几个街区外又发现了阳性病例,因担心我们街道又要被封,大家就赶紧出来抢购,才有了看到的那一幕。
当然,咱们普通群众不知道附近街区有了阳性病例此类消息的真假,联想到近期此种抢购已发生了三四次的情况,个人真的怀疑是否有人故意放出假消息,来刺激周边居民抢购、达到自己的目的呢?反正每次都是这样,我知道这类消息赶到超市时,货架上基本啥都没有了,但神奇的是第二天并没有封小区,各超市、菜店货架上东西全都又上齐了。这难免不让人怀疑,是有人故意这么做的。
这现象也使我想起近期学到一个心理学的名词:稀缺。
当我们看到或想到自己想要的东西变得稀少、很难得到时(有时仅是感觉稀少),就会有些焦躁不安;特别是在有直接竞争的情况下,我们更加会热血沸腾、目光短浅、感情冲动。想要得到的某物的本能反应不断地加强时,我们的认知能力和理性思维却在不断地倒退。在这种冲动的状态下,要想保持冷静并考虑采用哪种应对的方法是很难做到。
因此知道这世上有人正在使用此种稀缺策略,诱使我们冲动消费,从而掉入他们的圈套,我们必须提高警惕,做好防范的准备。但如何防备和应对呢?
遵从内心的感觉。方法是,每当我们面临某种东西短缺的压力时,感受到想拥有的冲动信号时,一定要问自己:“我想从它身上得到什么?”如果我们是为了从拥有某种不可多得的东西上来获得社会上、经济上或心理上的优势,那么,短缺的压力就可以正确地指导我们为购买这件短缺物品而支付需要的钱。因为一样东西越难得到,对我们来说也就越贵重。但是,在很多时候,我们并非是为了拥有而拥有。我们想要一样东西是因为它的具体使用价值,我们想吃它、喝它、摸它、听它、驾驶它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它。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就应该牢记:短缺的东西不会仅仅因为供应有限,就会使它吃起来、感觉起来、听起来、驾驶起来或用起来更好,你不值得为它们付出比平常更高的价格、或者在不需要的时间段提前采购、囤积。
总结:每当我们遇到资源短缺加竞争的魔鬼组合时,一定要特别小心谨慎。冲动是魔鬼,一定要留心内心的信号,理性分辨想要和需要的差别,做出正确的决策、取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