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店里挑鞋子,结账的时候,遇到两个老外人民币不够,拿了美金付钱,店长和收银员都犹豫着不敢收,却又不知道怎么说。老外疑惑地问我:“What’s the problem?” 突然在那一刻僵住,要怎么说呢,告诉他们因为店员害怕收到假钱?只好委婉地建议他们退掉一件物品,待隔天换好人民币再来买。
如果你是老板,会不会收这100美元呢?曾经看过一篇文章,提到一个词,信任额度。在我们心里,对周围的人,都有这样一个界定吧,身外之物也好,内心世界也罢,给予不同的人,不同的信任和开放额度,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以说,是因为害怕被伤害,所采取的自我保护。
似乎越长大,信任指数也就越低。弹着吉他唱着歌,说是因贫困辍学而需要帮助的少年;走在路上被拉住,因为没有零钱,要找你换钱的路人;女儿患病,在地铁口卖唱长达一年的爸爸;站在路边挂着牌子,想要一个拥抱的HIV志愿者。我们早已不是简单纯粹的孩子,也非当年热烈讨论理想与现实时,不经世事的少年,此去经年,你的信任额度,还有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