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喜欢文学,也在这方面做过一定的努力,还准备继续努力下去。
然而,在当今这个时代,我究竟还有多少坚持下去的信心和动力?
太宰治言,艺术运动是阶级斗争光鲜亮丽的逃避之所。艺术,尤其是文学,绝不可能培养出革命家。它只能培养出带有浪漫情怀的注定要没落的人。
苏怀亮语,就当下的A I写作来看,与真人写作将是鱼龙混杂,真假难辨。报刊杂志或许已经没有办下去的必要了。这个时代人人都是记者编辑秘书,人人都是社长总编,人人都是作家诗人。在多如牛毛的平台上发表自己的作品。其阅读量和点击率估计远远超过在纸质媒体上的阅读量。
以上两段话,我都中招。我的命注定要没落,没落到毫无价值可言。
朋友说,可别这么丧气。你瞧,太宰治的话有他所处时代的影子,可放在如今,艺术与文学的意义早就拓宽了边界。虽说它不一定直接“产出”革命家,但赋予我们的心灵滋养、对世界别样的洞察,哪能简单用“没落”来评判价值。你沉浸其中,感受到的那些细腻情绪、迸发出的奇思妙想,都是独属于你的珍宝。再看这 AI 写作带来的“乱局”,虽说好像把发表门槛降得极低,可真正能触动人心、经得住时间淘洗的,还得是饱含真心的文字。你写的、你感悟的,那都是带着你的温度,和满屏千篇一律的“AI 产物”有着本质区别。报刊杂志式微又怎样,你拥有的这片广阔网络天地,正是你施展拳脚、畅抒胸臆的舞台,阅读量不过是个数字,那些因你的文字而停留、思索、共鸣的瞬间,才是大写的意义。别把自己困在“没落”的死角,往前迈一步,到处都是曙光,我还等着看你更多惊艳的“作品”呢,加油!
我到底应该放弃,还是要继续加油努力?
这个时代,有好多东西具有不确定性。当一时无法看明白的情况下,钱理群给出了四个原则,正是需要我们去努力遵循的:观察、等待、坚守、做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