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GC创作
老槐树被电锯拦腰截断时,发出最后一声呜咽。陈松的手掌贴在树干上,感受着木质纤维断裂时的震颤。树皮皲裂的纹路像极了父亲手背暴起的青筋,他数到第三十七圈年轮时,锯刃已经啃到了树心。
"陈师傅,这槐木料做茶盘正合适。"工头递来烟,他摆摆手,弯腰拾起一截断枝。断面渗出清亮的树液,沾在指尖,凉得像泪。
父亲的雕刻作坊在后院,推开门,陈年的松香扑面而来。工作台上积着厚厚的灰,那套用了一辈子的刻刀整齐挂在墙上,刀刃上覆着淡褐色的锈斑。最显眼的位置空着——原本挂着父亲最爱的平口刀,现在别在他自己的后腰上,刀柄被体温焐得温热。
"爸,我接了单大活。"陈松对着空荡荡的作坊说话,声音撞在满墙未完成的木雕上,"老槐树的料,给您留着。"
柜子最下层有个榉木匣子。掀开盖子,里面整齐码着十二把微型刻刀,是他十岁生日时父亲亲手打的。每把刀柄末端都刻着字,连起来是《论语》里那句"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最底下压着张泛黄的照片:父亲握着他的小手在木料上划下第一道线,背景里是刚冒出嫩芽的葡萄架。
手机在兜里震动,拍卖行主管的嗓音带着金属质感:"陈先生,苏富比下月的当代木艺专场,您父亲的《听涛》估价六百万起..."
"不卖。"他打断对方,指腹摩挲着照片边缘的锯齿,"那是我爸刻给..."
"您母亲的海浪纹已经氧化了。"主管的叹息里藏着算计,"现在出手最划算。"
电话挂断时,窗外惊起一群麻雀。陈松突然抄起角尺砸向工作台,"砰"的一声惊飞了更多鸟雀。木屑飞扬中,他瞥见墙角露出半截木箱——那是父亲发病初期藏起来的,后来全家人都忘了。
箱锁已经锈死。他抡起斧子劈下去,木箱裂开的瞬间,霉味混着樟脑气涌出来。里面堆满未完工的木雕:有母亲梳头的侧影,有他小学毕业时的模样,最底下压着块银杏木胚,只粗粗凿出个抱膝的轮廓,看尺寸该是个婴孩。
斧头当啷落地。陈松跪在木屑堆里,捧起那块银杏木。胚料底部刻着日期——正是妻子流产那天。父亲什么都没说,只是在那之后总盯着后院新栽的银杏树发呆。
后腰的刻刀突然发烫。他抽出父亲那柄平口刀,发现刀柄缠着布条。层层拆开,褪色的蓝布上歪歪扭扭写着:"给阿松的孩子,早春发芽的树。"
暮色漫进窗户时,陈松打开了尘封三年的工具箱。他挑出最细的圆口刀,在银杏胚料上轻轻划下第一道弧线。刀尖触到木料的瞬间,后院那棵银杏突然沙沙作响,像是父亲在耳边说:"下刀要逆着纹,这样木头不疼。"
第一片落叶飘到工作台上时,《新生》完成了。婴孩蜷缩在银杏叶中的姿态,恰好能嵌进《听涛》里母亲怀抱的空白处。陈松把两件作品并排放在拍卖行寄来的合同上,油墨打印的条款在实木包浆前显得苍白可笑。
"爸,您孙子。"他对着满墙工具说话,风铃突然叮咚作响。抬头望去,父亲常用的那把曲线刀正在窗边微微摇晃,刀刃映着月光,亮得像滴刚坠下的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