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
桃之夭夭,有蕡其实;之子于归,宜其家室。
桃之夭夭,其叶蓁蓁;之子于归,宜其家人。
桃,落叶灌木或小乔木。原产于我国,至今至少有三千年的栽培史。除果实可食用外,根、叶、花、枝、皮皆可入药。桃木则是我国民间辟邪之物。
夭夭,形容桃树柔嫩茂盛,有生气的样子。
灼灼,形容桃花绽放鲜明的样子。
华,通“花”,指艳丽的桃花。蕡,指果实,形容桃子成熟,果实红白相间。蓁,形容枝叶茂盛的样子。
之子,这个女子。于归,出嫁,动词。女子出嫁叫归,于归指在出嫁。宜,和睦。室家,指丈夫,或夫家。
『诗经故事』
在古代,出嫁对于一个女子而言,是很隆重的事情,更是极其重要的事情,可以称作女子一生的分水岭。
因为,一个女子无论多么貌美如花、品行出众,一旦出嫁便如同开了弓的箭、泼出去的水,没有回头路。“嫁鸡随鸡,嫁狗随狗”,这句谚语很精准地描绘出一位出嫁女踏上的“不归路”。
所以,为了能在夫家有一个好的未来,女孩子自幼在娘家就会受到很全面严格的教育,女红啦、烧饭啦、料理家务家事啦,自然还有外在梳妆、内在修养。如此,待到出嫁的那一天,她方能如一名合格的毕业生,去另一番天地谋生存了。
而当“之子于归”之时,娘家人和乡邻们便会为她欢聚、歌唱,并将最诚挚、最美好的祝愿送给她。
这篇《桃夭》,便是古时人们送给出嫁女的祝福歌。且看,在“之子于归”的当天,人们是如何欢送出嫁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