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上跑步回来的时候,李老师跟我反馈孩子的学习状况。
当他提到说,A弟子和B弟子学习态度端正又勤奋,她们的成绩都进步很快。妞妞懒散又不愿动脑筋,很快就会落于人后了。
我笑着问他,说这些的时候,感觉到你会更偏爱勤奋和成绩好的孩子。
他说,那当然呀。
是啊,所以你觉得那个暂时屈居人后的孩子她在团体中的感觉怎么样?会感觉孤独,不够好吧?也许你并不会当面表达这些偏好,但事实上,当一个老师内在有好学生不好的学生这种偏好的时候,他就无法中正。一个人不在中心的时候,是很难让整个空间的人感觉到平等和慈悲的。当一个孩子在教室里感觉不到爱的时候,她很难放松,也就更难沉下来搞学习了。
对于孩子来说,每一个阶段的学习成果固然很重要。但这些智识层面的学习,相对她内在的基石,找对方法,拥有意愿,其实是可以通过训练快速提升的。
内在基石,要说起来,可以发散好多,改天专门说。那什么是意愿?意愿就是我想,我很想,我有强烈的内驱动机。
她呈现出上课懒散,学习态度不够,其实只是表症,背后的原因可能是她内驱力不足。如果这种情况下,老师又呈现偏爱的状态,孩子原本的力量其实是很难被激发出来的。
但她到底何时会出来这种力量?或者是不是有可能这一生都没有?作为妈妈,其实我也不知道。我能做的,就是保持我的“在中心”,无论她呈现什么状态,守护她,陪伴她,允许她,接受她,以我自己的行为为示范给她看。我也不知道如何教导她才是对的。我能做的,就是尽我所能,在她还在年幼和成长期的时候,给予她足够的试错空间。
在带养孩子这件事上,我从来都不是一个擅长教育出“优秀”孩子的妈妈。我更想要成为的是,陪伴一个正常的孩子,长成她本来就是的样子。
“优秀”也很好,“不优秀”也没有问题。这点很多人也许很难理解,或者没法接受“不优秀”。
在克老师的《生命大智慧》课堂上,总是有很多优秀的学员。记得最后那期,来了一个年轻的音乐学院大提琴教授,举手投足引人注目,眉眼间有一种精神纯度很干净的好看,大家都忍不住多看两眼。
其实作为老师,偏爱优秀学员是人之常情。克老师作为正常人,有偏爱也很正常。但他真是一个偏爱感很弱的老师,所以常常从他身上,在场的每一个人,都体会到很大的慈悲和爱。这份慈悲和爱是非常强大的能量。也许我也可以细数,在这个工作坊上我学到了多少有关生命的大智慧,但真正触动我的,却是那些在每一次相遇都能体验到的细微感觉。
他不会因为你长得好看就多给你提问的机会,也不会因为你特别难过所以特地对你多加关照。你们在场的所有人都一样。
这份“一样”,难能可贵。是我在课堂上学到的最重要的东西。
禅宗三祖僧璨大师著《信心铭》,开章便曰:“至道无难,唯嫌拣择,但莫憎爱,洞然明白。”凡事自自然然地去做,若有分别情念,即落入“拣择差别之见”。